孟昭庚
五
总之,王明从苏联回国后,提出了一系列的右倾错误观点。他的右倾错误的主要表现是:政治上,过分强调统一战线中的联合,影响独立自主原则的贯彻;军事上,对党领导的游击战争的作用认识不足,不重视开展敌后根据地的斗争;组织上,不尊重、不服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
毛泽东、张闻天等中央领导人为顾全中央的团结统一,没有立即对王明提出批评。三月政治局会议决定,派遣任弼时前往莫斯科,会同王稼祥向共产国际说明中国抗战和国共两党关系的情况,以使共产国际更多的了解中国的实际和中共现行的政策,争取共产国际的支援。
1933年4月,王稼祥在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中身负重伤,1937年6月,由于伤情严重,被送往莫斯科治疗。11月,王明回国时,接替王明,任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王稼祥年轻时留学苏联5年,被称为“红色教授”型的人物,他很熟悉苏共和共产国际的情况。任弼时到达莫斯科后,王稼祥和任弼时一道向共产国际和斯大林详细而又具体地说明中国抗日战争的发展过程和国共两党的关系,以及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面持久战的方针和策略。4月14日,王稼祥和任弼时向共产国际提交《中国抗日战争的形势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和任务》的书面报告大纲。5月17日,王稼祥又和任弼时一同出席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会议,由任弼时对报告大纲作了口头说明和补充。当时共产国际许多代表以至领导人,由于过去深受王明的影响,不了解或不甚了解中国革命的形势和中共的抗战政策。经过王稼祥、任弼时努力地做工作,各国的代表终于扭转了以往的认识,了解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实践中探索出的成功经验,尤其是消除了共产国际领导人和斯大林对中共中央的很多误解和成见,使他们正确认识了中国的实际情况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承认并同意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的政治路线。季米特洛夫这时也称颂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当时条件下团结中国人民的一切力量,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最好”的办法;赞扬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共产国际最好的支部之一”。
6月11日,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在经过认真讨论后,通过《关于中共代表团报告的决议案》和《共产国际主席团的决定》。这两个文件都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是正确的”、“完全同意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这就有利于在中共党内较快地克服王明的右倾错误。
![]() | ![]() |
相关专题 |
· 期刊选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