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昭庚
一
毛泽东在回忆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历史时曾说:“大家学习党史,学习路线,知道中国党历史上有两个重要关键的会议。一次是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一次是1938年的六中全会。”“六中全会是决定中国之命运的……但是如果没有共产国际的指示,六中全会还是很难解决问题的。”
众所周知,当时担任党和军队重要领导职务的王稼祥,对这“两个重要关键的会议”都曾作出过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王稼祥,1906年出生在安徽泾县厚岸村。192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0月,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进莫斯科红色教授学院读书,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0年3月回国,在上海中共中央机关工作。1931年4月,被中共中央派往中央革命根据地任中革军委副主席兼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等职。1934年1月,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在红军长征途中所举行的遵义会议上,王稼祥旗帜鲜明地支持毛泽东,严厉批评“左”倾错误的发言,以中革军委副主席兼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的身份,从仲裁的角度,驳斥了“左”倾领导人博古试图推卸责任的辩护之词,要求李德和博古下台,由毛泽东出来指挥红军。由于王稼祥在关键时刻发言,批判李德和博古在军事指挥和战略、策略上的“左”倾错误,使正确意见迅速占据了绝对优势,压倒了“左”倾人物一贯狂妄自大的气焰。最终,会议成功地改组了中共中央领导机构,毛泽东取得了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在遵义会议上,王稼祥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晋升为正式委员,并被确定为由毛泽东、周恩来和他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的成员,三人小组负责指挥全军行动,是当时全党全军最重要的领导机构。从此,中国革命的历史揭开了崭新的一页。事后,毛泽东曾多次对人这样称道王稼祥:“王稼祥是最早就支持我的,遵义会议上没有他不行,他投了关键的一票。”在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刚从苏联回国的王稼祥,忠实地传达了共产国际的指示和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总书记季米托洛夫的意见,对成功地开好六中全会,对维护和巩固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又做出历史性的贡献。
![]() |
相关专题 |
· 期刊选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