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中南海里的“宪法课”

——记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一次宪法讲座的讲课者周叶中

余玮

2014年12月04日14:52   来源:人民政协报

原标题:中南海里的“宪法课”

赶写讲稿的前前后后

此前的12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刚刚在首都各界纪念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20周年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周叶中说:“现行宪法公布实施20周年纪念大会开完后,中央领导觉得很有必要举办这次讲座,而且不要把这个工作拖到第二个年头,要赶在元旦之前把这个工作做完。我没想到讲座的任务就落在了自己的头上。”

那是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20周年大会召开8天后,2002年12月12日上午9点,正在武汉大学讲课的周叶中突然接到司法部的电话,要其立即北上京城接受一个课题。

“到了才知道,课题是给政治局领导做宪法讲座,当时还有其他几家著名院校也在争取这个课题。”

第二天,周叶中飞回武汉,赶写讲稿。

5天后,他把初稿交到了司法部。司法部领导决定由他在吸取其他学者讲稿中好的部分的基础上,将讲稿修订完成。听众的特殊性决定了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讲座,周叶中深感压力和责任,每一句话、每一个提法都必须经过深思熟虑。

“讲稿反反复复修改了10多遍,还熬了几个通宵,司法部领导也经常加班到深夜。几轮试讲的时候,至少有十几位部级领导和专家来听。中央办公厅、中央政研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法制办等单位领导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我们则思考和反复修改。这些领导和专家的意见对我们有很大帮助。而且也能看出,这些课题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周叶中告诉笔者,十六届党和国家领导人上任后第一次集体学习就安排学宪法,充分体现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法治观念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坚定决心。

后来,周叶中才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题的确定,主要有两个途径:一个是高层领导亲自点题,另一个是由中共中央办公厅等相关课题组人员根据当前热点问题进行筛选并报批。人员筛选和邀请一般都是中共中央办公厅的相关部门负责。在程序上主要由推荐主讲者、选拔主讲者、撰写初稿、几轮甚至几十轮讨论修改、定稿、正式讲课座谈等环节组成。“从题目的选择到落实都有多个部门的配合、协商。先协商出一个大概的题目,然后报中央有关方面批准,之后再确定主讲人。”接下来,对主讲人还有一系列的评估程序后,才进入准备阶段。

当年,周叶中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许多研究成果体现在其主编的多部全国性宪法学教材中,并为宪法学界和法学教育界所广泛接受,倡导中国宪法新思维和宪法的实践理性,积极运用宪法思维,为解决中国重大现实问题提供智力支持。为此,他进入了有关方面的视野,被作为中央集体学习的主讲候选人之一。

一般来说,每次集体学习时间一般在120分钟左右。每次学习邀请两名学者。这些学者主要来自五类机构:高等学校、党校、科学院、党政机关研究室、军队院校及研究机构。此外,还有一小部分学者来自行业性的学会。不少讲课者都是大学教授。毕竟,我国高校研究实力雄厚,是智库建设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高校积极服务政府决策和社会发展,为政府决策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周叶中很高兴,作为学者能出思想、提对策,有机会发挥个人的学有所长为国家战略服务。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