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玮
把宪法讲得可亲可近
周叶中这些年来四处宣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将宪法从空中拉回到地面,让宪法从神坛走向世俗。“人民群众是保证宪法实施的伟大力量,只有在老百姓熟悉宪法、掌握了宪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后,只有在老百姓能运用宪法来主动维护自己的宪法权利,并监督一切组织和机关遵守和执行宪法时,宪法实施才有深厚广泛的社会基础。因此,应该采取切实措施,增强全民的宪法观念和意识,这是宪法实施保障的思想基础。”他要通过这样“还宪于民”的这种重新认识,让干部群众既从宏观上把握宪法的实质,又能与自己的实际紧密相连,让宪法走入社会公众的生活。
周叶中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澄清人们对宪法的认识。比如,“报考研究生需要单位盖章同意”是否侵犯公民的受教育权?父母无钱供小孩上学,乡镇人民政府是否有权状告该父母?高考取消年龄和结婚限制的规定,是否是对宪法规定的公民受教育权和平等权的充分保护?不少单位和部门“分房以男方为主”的政策是否有违宪法规定的平等权?因选举机关错误造成公民无法行使选举权,公民是否有权索赔?
他既讲宪法的一般常识,有时重点谈宪法的修改,解释为什么要这样修改,这样修改是什么意思、如何体会,更多的是做一些宣传性的工作。这么多年来,他到全国各地讲宪法,讲了1200多场,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一次,周叶中到湖北省赤壁市讲课,几千人的会场鸦雀无声,有些干部生怕听漏了,连卫生间都不敢去。
“只有宪法成为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时,我们才有望真正达到建设法治国家的最终目标。”他说。为什么如今那么多人对他所作的宪法报告那么有吸引力呢?周叶中解释说:“留校当教师时,我还真练过演讲技巧。在学校上课时,我就一直琢磨如何将课讲得通俗,思考怎样才能将自己的知识生动地传授给别人。再说,我研究宪法,并不单纯地研究宪法本身,而是将研究宪法与国家、社会的发展,以及党在执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联系起来。比如,我对党的建设问题、台湾问题、农村税费改革等问题,都曾进行过研究。理论要想产生巨大的力量,就必须与现实生活中问题的实质紧密结合。宪法不是抽象的条文,它植根于生活实际,所以我总是力求讲得生动活泼,让人听来有滋有味。”周叶中深入浅出的讲解,拉近了宪法与公民的距离,使宪法变得可亲可近,而不再是生硬难懂的法条。
听完课,有的领导非常感慨地跟周叶中讲:“以前总觉得宪法高高在上,跟自己没有多大关系。现在才发现,原来自己的权力都是宪法授予的。”作为研究宪法的学者,周叶中深知现行宪法是一部符合中国国情的法律,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树立宪法的权威、运用宪法解决好当前党和国家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迫切需要他和同行们贡献智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