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陈云与新时期国民经济调整的两次决策【2】

蒋永清

2015年03月17日07:5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第一次决策:按比例发展是最快的速度

3月21日至23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国家计委汇报经过修改的1979年国民经济计划和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的问题。汇报指出:1979年“工业总产值减少240亿元,增长速度由12%减为8%”;“预算内直接安排的基本建设投资由457亿元修改为360亿元,减少97亿元”;“把现有在建的大中型项目压缩到1000以内”。邓小平、陈云、李先念、华国锋都发言同意这个汇报,会议确立了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5月14日,国务院下达了国家计委关于1979年国民经济计划安排。

在3月21日下午的政治局会议上,陈云作了系统的发言,强调坚持按比例发展的原则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他讲了四个问题:(一)九亿多人口,百分之八十在农村,革命胜利30年了还有要饭的,需要改善生活。我们是在这种情况下搞四个现代化的。(二)按比例发展是最快的速度。单纯突出钢,我们犯过错误,证明不能持久。不按比例,靠多借外债,靠不住。(三)要有两三年调整时间,最好三年。现在比例失调的情况相当严重。基本建设项目大的1700多个,小的几万个。赶快下决心,搞不了的,丢掉一批就是了。(四)2000年钢的产量定多少合适? 8000万吨就不错了。钢要好钢,品种要全。

最后,陈云谦虚地说,“要我当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是有问题的。 一是体力上完全不行。二是经验还很有限。解放初期的经济规模比现在小多了。现在这么大的规模,这么复杂的情况,应付不了。”他还作了自我批评:“不要把我说得这么好,也有很多反面教训。156项中,三门峡工程是我经过手的,就不能说是成功的,是一次失败的教训。”他讲了自己的工作方法:“我要有自知之明。要我做工作,我只能做我认为最必要的工作,只能量力而行。”

3月23日,邓小平讲话,表示完全赞同陈云的意见,说:这次提三年调整,非常好,这是个大方针、大政策;1700多个大中型项目,砍掉700,不容易,但不砍不行;首先要有决心,东照顾、西照顾不行,决心很大才干得成。邓小平完全赞同陈云关于2000年钢铁指标不要太高了的意见,并且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的世纪末奋斗目标:“我同外国人谈话,用了一个新名词:中国式的现代化。到本世纪末,我们大概只能达到发达国家七十年代的水平,人均收入不可能很高。”

这次政治局会议,确定了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决定在前两年经济恢复的基础上,集中三年时间搞好国民经济的调整,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奠定更加稳固的基础。同时决定成立财政经济委员会。3月25日,陈云在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讲话说:“调整,就是步伐调整调整,该踏步的踏步,该下的下,该快马加鞭的快马加鞭。目的是为了前进,为了搞四个现代化。” 3月30日,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讲话指出:“在经济比例失调的条件下,下决心进行必要的正确的调整,是我们的经济走向正常的、稳定的发展的前提。……现在中央决定,成立财政经济委员会,由陈云、李先念两同志挂帅,统一管理全国的财政经济工作和目前的调整工作。”

4月5日至28日,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布置三年调整工作。李先念在4月5日会议上讲话,阐述了中央关于经济调整的决策,就当前经济形势和调整的必要性、实现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和调整的主要任务、调整比例关系的原则措施、继续搞好企业整顿、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等问题作了具体阐释。会议经过讨论,确定了用3年时间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6月18日,国务院总理华国锋在《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宣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务院全面地分析了我国经济建设的现状,认为必须在前两年多经济恢复和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从今年起集中三年的时间,认真搞好国民经济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把它逐步纳入持久的按比例的高速度发展的轨道。这是我们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之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第一个战役,必须努力打好。”这样,调整的第一次决策就完成了。

第一阶段调整不理想

1979年6月至1980年9月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一阶段调整效果不理想,如邓小平后来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所说,“ 因全党认识很不一致,也很不深刻,所以执行得很不得力。”从认识上讲,三中全会以来,全国经济形势一片大好,对于经济中的困难,虽然也普遍感到了,但对于它的严重性,许多人没有切身感受。1979年6月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宣布八字调整方针的同时,继续强调“前两年多经济恢复和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指出“我们讲调整,就是要针对林彪、‘四人帮’长期干扰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状况”,而没有针对当前工作中的失误。

由于有这样的认识,一部分省市和部门的领导人对调整工作不甚积极,一下子接受不了。经济发达的地区要求允许继续前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要求不要一刀切,对于一些大项目都提出这也不能下那也不能下的要求。整个情况正如1979年9月国家计委向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汇报的那样:“由于许多地区和部门对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还正在贯彻、部署,没有完全落实下去,同时,随着调整工作的逐步开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因此当前国民经济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是:轻工业生产增长缓慢,轻重工业之间比例关系不协调的状况还没有改善。”“工业企业的调整工作进展缓慢。一些质量差、消耗高、有亏损的企业,该转的没有转,该并的没有并,该停的没有停。”“基本建设战线长、效果差的状况没有多少改变。目前施工的大中型项目仍多达1500个,比计划多了500多个。”“全年财政将有很大赤字。”

从工作的侧重点来说,这一时期主要进行以扩大企业自主权和地方财权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并着手制定新的长期计划。1980年1月15日至22日,国务院副总理和财委委员召开办公会议,确定国务院1980年在经济方面主要抓3件事,其中一项就是制定长期计划。2月13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拟定长期计划的通知,指出:从现在起,着手进行1981年至1990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的制定工作,今年内先搞出一个10年规划纲要草案。

1980年3月31日至4月22日,国务院召开长期规划座谈会。会议期间,邓小平、李先念、陈云、赵紫阳、姚依林,对拟定长期计划的方针、政策讲了一系列重要意见。7月11日至13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听取和讨论国家计委关于制定长期规划的一些设想。7月15日,中央书记处听取和讨论国家计委的汇报。计委汇报提出,今后十年,“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5.3%。”“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4%。工农业总产值加在一起,平均每年增长5%”。8月21日,在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前夕,国家计委将《制订长远规划的一些基本设想》发各省市区征求意见。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调整的第一阶段,调整政策并没有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中心任务。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湘忆、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陈云纪念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