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中共提出成立联合政府主张【3】

简奕

2015年04月29日11:1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重庆创办了育才学校,在南方局关心支持下,为革命培育了大批人才(资料图)

各界响应 大后方民主运动进一步高涨

中国共产党提出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反映了各中间党派和各界人士的要求,使大后方民主运动有了新的明确的奋斗目标。南方局对民主运动及时给予推动和引导,大后方的民主运动进一步高涨。

为了适应民主运动深入发展的需要,在第二次宪政运动中空前活跃的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于1944年9月19日改组为中国民主同盟,张澜任主席。民盟改组后,进一步靠近中国共产党,明确支持中共提出的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9月24日,各党派、各界人士代表500余人在重庆集会呼吁民主,赞成中共联合政府主张。与会的有各中间党派领袖及社会名流张澜、沈钧儒、章伯钧、李璜、左舜生、黄炎培、张申府、刘清扬、胡子婴等,国民党元老及民主派人士冯玉祥、覃振、邵力子、孔庚、钟天心、司徒德、王昆仑、邓初民、屈武等,与会的还有众多的各界青年男女,董必武也参加了集会。会议一致认为:实行民主,挽救危局,只有召开国事会议,成立联合政府。

10月1日,由宋庆龄、于右任、张澜、章伯钧、郭沫若、沈钧儒、黄炎培等发起,在重庆举行了追悼杰出的民主战士邹韬奋大会,与会各界人士有800多人。他们愤怒谴责国民党法西斯专政对邹韬奋屡加迫害的罪行,表示要为中国的民主政治实现而奋斗到底。他们发出呼吁:现在是时候了,是向法西斯进军的时候了,是到了要干的时候了。这个追悼会实际上是一次要求成立联合政府的政治动员大会。

10月8日,张澜、李璜等主持的民主宪政促进会在成都举行第五次座谈会。与会者提出要以争取人民的言论、集会结社和人身三大自由为主要任务。会议提出,要立即发动各种职业的民主组织;用民主宪政促进会名义在双十节发表召开国事会议、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要求政府表示给予人民真正的三大自由;不再在技术上争取,要用组织发动全民的民主运动。

10月10日,民盟发表《对抗战最后阶段的政治主张》共5项36条,明确提出“立即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各党派之联合政权,实行民主政治。”并具体提出“召集各党派会议,产生战时举国一致之政府”等十项主张。

文化教育界人士在民主运动中,十分重视对民主的宣传和教育工作。陶行知认为:“我们必须在民主的生活中学习民主,并帮助老百姓在民主的组织中学习民主,学习管理众人的事,学习怎样做中华民国的主人。”为此,他先后撰写了《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全民教育——为四万万中国人民提倡民主教育的初步计划》等文章,并将生活教育社主办的《战时教育》杂志改刊为《民主教育》。1944年11月24日,张奚若在昆明西南联大演讲,对国民党的法西斯统治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张奚若大声疾呼,国民党“只有彻底的改弦更张,立即召集各党派各团体所组成的国事会议,不能因为这是共产党或民主同盟人士所提就厌恶。” 这些宣传,帮助大后方广大青年进一步认清法西斯主义本质,同时积极宣传了民主主义,使人们了解中国共产党及中间党派的民主政策。

大后方的妇女界是坚持抗日争取民主斗争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从1939年9月至1940年4月,妇女界在重庆共召开7次座谈会,参加人数由100多人逐渐扩大到300多人。先后讨论了“宪政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宪政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关系”“如何促进宪政运动和争取妇女参政问题”等,邓颖超经常以国民参政员的身份参加这些集会。1944年9月,中共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后,妇女界举行多次集会,号召妇女组织起来争取民主。

抗战后期,民族工商界人士对国民党当局实行的经济统制政策叫苦不迭,纷纷要求国民党当局改变经济统制,废除统购统销等政策。在经济界的一再呼吁下,1944年9月的国民参政会上,黄炎培等33名参政员提出了废除统购统销的主张。接着,四川贸易界范崇实、古耕虞、温少鹤、康心如和潘昌猷等人不断发表谈话,要求开放对外贸易,结束统购统销办法。1944年底,重庆商会、中华全国工业协会、迁川工厂联合会、中国生产促进会、中国西南实业协会、国货厂商联合会等6个工业团体联合发表对时局主张,希望政府迅速实施宪政,厉行民治;厉行监察制度,加强法治精神,扫除政治上之贪污与腐化;容纳人民公意,裁减政府不必要之机关与冗员;提高士兵待遇,扫除中饱,整饬军纪;一切以国家民族为第一,而亦天下之大公;免除一切不必要之猜防,贯彻官兵合作,团结一致,争取胜利。1944年12月12日,刚刚获得自由的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在工业界经常举行的星五聚餐会上作演讲。他大声疾呼中国需要工业化,尤其需要民主。因为中国工业化与民主不可分割。他认为,中共今日在西北所做的工作,就是最接近于社会的和政治的民主制度。今日惟有从速组织联合政府,召开国是会议,开放言论,确立各党合法地位,建立地方自治。

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使大后方文化界深感压抑。他们用各种方式进行争取言论出版自由、新闻自由的斗争。在大后方民主运动逐渐高涨的形势下,他们再次强调自己的要求。1944年,9月23日的《云南日报》指出:“言论出版不自由便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不民主便不能团结统一,不能争取胜利,不能建国,也不能在战后的世界中享受永久和平的幸福。因此不仅在平时需要言论自由;在战时更需要言论自由。”同日,重庆《国民公论》发表社论要求:“解散一切钳制压迫言论出版自由之暴政。”在1945年元旦来临前夕召开的重庆文化界欢迎来渝文化人的会上,发言者认为:“文化界人士今后将继续地为促进民主实现三民主义而努力。但必须有起码的自由,要有言论出版自由。”

国民党宣布不顾各方反对,执意于7月7日召开第四届国民参政会,以审议召集国民大会及其他宪政问题。6月15日,毛泽东亲自起草中共不参加第四届国民参政会的声明,以示对国民党专制独裁,为召开一党国大作积极准备的严重抗议。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玉、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