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利成
吕一民其人
吕一民,原名吕鸿勋,1901 年出生在河北省宝坻县羊岗村(现已属天津市)。家有祖遗砖瓦房18 间,土地1400 余亩,分租给贫雇农耕种,每至秋收,各贫雇农都要将收入30%—40% 的粮食交到他家,少交或欠交的就要被剥夺次年种田的权利。他早年丧父,在母亲的娇生惯养下,极端贪婪自私,行为诡祟,人称贼鬼油滑的“花花公子”。吕尚未读完初中,就抛妻弃母到处游荡,一心追求升官发财的捷径。
1925年5月,河南省有个大土匪头子叫樊钟秀,为了扩充势力称霸一方,打起武装反帝的大旗,召集曾在保定军校受过训的几个失意军人做教官,在河南临颍成立了一所“建国军官学校”,招收青年800 多人,进行军事培训。吕一民闻讯,携巨资到该校报名。学校接受他的“赞助”后,吕一民当上了一名班长。善于投机钻营的他又开始研究起学员的构成。研究结果是学员中有70% 来自农村,大部分只有小学文化程度;有20% 来自城市,文化程度较高,而且与国民党军政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关系。于是他决定把后者作为重点拉拢的对象。很快,他与这些人结成了一个派系集团,号称“嵩山三十六友”。此计果然奏效,仅一年的时间,他就当上了第四集团军第十八教导团上尉副官,此后,又升任第十九集团军第五师参谋长、旅长。升官后的他,更加变本加厉地欺压百姓。他假借筹措军饷、改善军事装备等名目,向驻地樊城老百姓大肆敲诈勒索,横征暴敛。
1930年中原大战时,吕一民又当上了某部上校军需官,领到十几万银元窜到天津日租界向日本军火商订购枪支弹药,从中捞得上万元。中原大战结束后,他又来到北平,在西城辟才胡同附近置下一栋房子,改名为李善斋,弃家乡之妻于不顾,找了一个风流少妇与其同居,吕一民称之为“雅斋夫人”。但不久,他又出于升官发财的驱使,四处活动起来,他从北平到南京,从南京到上海,又由上海到了苏杭,辗转找到一个与胡汉民有关系的人,引荐他加入了“新国民党别动队”任组长。后又返回平津,搞反蒋活动,寄希望于蒋介石下台后,元老派主持大政,论功行赏,赐他高官厚禄。岂料,蒋介石非但没下台,反倒一天天壮大起来了!吕一民一时找不到升官之路,遂即消沉下去了。王文的出现又给他带来了一线希望。
![]() | ![]() |
相关专题 |
· 期刊选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