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振奋起全民族的“精气神”

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思想文化建设的新思想

2015年08月10日15:0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党的文献》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围绕加强文化建设、振奋起全民族的“精气神”,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概括起来讲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加强正面宣传,弘扬主旋律,紧紧扭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激活和传递正能量;增强阵地意识,有理有利有节开展舆论斗争,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合规律、接地气,提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增强思想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

[关键词 ]十八大;习近平;思想文化建设;精气神

党的十八大开启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的新征程。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习近平指出,要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不断取得新胜利,就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振奋起全民族的‘精气神’”。(《人民日报》2013年 6月 1日。)

一、紧紧扭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激活和传递正能量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基本职责,就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现阶段的“中心”,就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大局”,就国内而言,就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紧紧扭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这就把思想文化建设与中国梦紧紧联系起来,为文化建设找到了更高的支点,赋予了文化建设新的使命,为现阶段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中国梦的价值支撑。

习近平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推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最深沉的力量,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自信的重要支撑。从弘扬中国精神、提升民族和人民的精神境界看,核心价值观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梦最深厚的价值基础。习近平指出,中国梦是一种形象的表达,是一种为群众易于接受的表述,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近现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理想信念,也就是对于中国梦所体现的价值追求的深刻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

信念”(《人民日报》2014年 5月 5日。),“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人民日报》2014年 5月 5日。)。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标明了中国梦应有的价值维度,“体现了古圣先贤的思想,体现了仁人志士的夙愿,体现了革命先烈的理想,也寄托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日报》2014年 5月 31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了我们民族、国家的历史文化,结合了我们正在进行的奋斗,适应了我们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现在为之不懈奋斗的中国梦,实际上也就是要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培育一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和谐社会,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合格公民。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梦提供了持久的动力源泉。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有广泛的价值共识和共同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指出,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需要很多力量来推动,核心价值观是其中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参见《人民日报》2014年 5月 5日。)

当前,我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要把 13亿中国人的力量凝聚起来,同心同德地为中国梦的实现而接续奋斗,必须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习近平强调,要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具有强大感召力的价值体系,努力抢占价值体系的制高点,掌握价值观念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以此整合社会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参见《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4年版,第 88页。)

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习近平指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二)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为中国梦凝聚起坚实的道德基础。

在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中,道德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民族、一个人能不能保持自己的精神独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价值。习近平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人民日报》2013年 5月 5日。)“如果我们的人民不能坚持在我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道德价值,而不加区分、盲目地成为西方道德价值的应声虫,那就真正要提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会不会失去自己的精神独立性的问题了。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独立性,那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独立性就会被釜底抽薪。”(《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第 88页。)

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人民日报》2013年 11月 29日。);“要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人民日报》2013年 9月 27日。);“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人民日报》2015年 2月 18日。)

(三)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用富有时代气息的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人民日报》2015年 1月 25日。)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无论是弘扬中国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优秀的文艺作品都是重要的载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同时,也不能否认,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针对当前我国文艺工作中的一些不良倾向指出,“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文艺工作者要静下心来,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参见《人民日报》2014年 10月 16日。)这些论述把文艺创作与中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明确了当前文艺工作的历史使命。

回顾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每到紧要关头,精神的力量都是我们战胜困难、推动事业不断前进的重要因素。当前,中华民族的复兴正处在一个爬坡过坎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把中国精神比作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强调必须用它“振奋起全民族的‘精气神’”(《人民日报》2013年 6月 1日。),“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4年版,第 235页。)。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玉、朱书缘)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