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乔木传》编写组
195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纪念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于1949年10月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建国两年来,大陆全部解放,经济恢复,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大运动胜利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牢固确立。中国共产党真正是“三十而立”了,值得隆重纪念、热烈庆祝!
毛泽东首先想到的是要总结中国共产党30年的历史,教育全体党员、干部。新年伊始,他就布置胡乔木要写一个“党史大纲”。胡乔木做过胃切除手术以后,在3月19日给毛泽东的信中,颇为不安地提到此事,说:“近日宣传部忙于准备开会,写党史提纲(七一用)和整党读本,很多应作的事都没有作,希望多给指示。”
1949年4月,毛泽东和胡乔木在香山交谈。
此后,毛泽东对建党30周年的纪念和庆祝办法作了口头指示,胡乔木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也提出了具体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召集了一次座谈会,讨论、拟定了纪念办法。其要点由杨尚昆和胡乔木联名于4月1日报告中共中央。这个报告分别提出庆祝办法(五条)和宣传办法(四条)。宣传办法第二条为:“由马列学院写一篇党史提纲,由中央宣传部写一篇中国共产党三十年纪念宣传大纲,编一本供下级党员用的介绍党史的通俗小册子。”4月2日,杨尚昆写信给刘少奇、周恩来、陈云,说明这个纪念办法的由来,请示“是否再送主席请一并批示”。刘少奇批示:“同意。送主席阅。”毛泽东于4月13日批示:“同意,退尚昆办。”
当时,胡乔木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马列学院副院长。落实的结果,三种材料合为一种,即由胡乔木执笔写《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
北京的初夏一向并不太热。那年反常,6月就很炎热。来福堂是中南海老房子,窗户很小,一丝儿凉风也没有,当时条件差,胡乔木家里连一台电扇都没有,胡乔木伏案笔耕,挥汗如雨。谷羽找把大蒲扇,在他旁边扇风。后来又从中南海西门外的冰库里,弄来一些大冰块,放在几个盆里,摆在胡乔木坐椅周围,给他降温。冰很快化完,还是热得受不了。胡乔木想出一个办法:在浴盆里放上凉水,上面搁一块木板,人坐在小板凳上,脚浸在水里。就这样奋笔疾书,不到一个星期,把长篇党史《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写了出来。
胡乔木写出初稿后,即请人抄清一份。抄清稿用《人民日报》稿纸,每页400字,共84页,3.2万多字。胡乔木在这份抄清稿上作了不少补充、修改,即送刘少奇审阅修改。刘少奇在上面作了不少修改、补充。在交付铅印时,刘少奇于6月13日在这份抄清稿的最后一页末尾写下一段关于传阅征求意见的批语。这段批语,胡乔木作了几处技术性的处理,后来印在铅印稿的封面上。批语全文如下(刘手稿用楷体,胡删处用黑体加粗,加写者用下划线):
〇〇〇同志:这是乔木同志写的准备作为党的卅三十周年纪念在国内外发表的党史资料,想以党中央宣传部马列学院名义发表。请各同志即刻阅看,并提出修改意见,迅速于收到后当日退回为盼。
刘少奇
六月十三日
在分发13日铅印稿征求意见的同时,胡乔木对文稿又作了一次较大的修改。6月15日,胡乔木把修改稿送刘少奇,并致函说明:“抗日战争部分前面重写了一大段,其余修改了一下,请即看,以便今晚付印。”还说,对“三十年”的修改待集齐后一并送阅。
刘少奇在6月17日(或16日)召集了一次征求意见的座谈会。6月17日,他给毛泽东写信说:“召集各同志讨论了一次,又加了一次修改。”
虽然现在无法说清楚6月13日铅印稿分发征求意见的“各同志”是哪些人,其中哪几位“阅看并提出修改意见,于收到后当日退回”了,但可以肯定的是毛泽东、刘少奇、胡乔木、陈伯达四人都作了认真修改,改得最多的是刘少奇和胡乔木。在档案馆保存的这个铅印稿上,留有他们修改的笔迹。
同时,从刘少奇6月17日给毛泽东的信中也确切地知道在召集各同志讨论后又作了一次修改,这次修改吸收了大家的意见。上面说到的有四人改笔的铅印稿,无疑包括这次讨论后的又一次修改在内。只是无法分清哪些是会前改的,哪些是会上或会后改的。
总之,对《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文稿的修改,除作者胡乔木以外,刘少奇是最多的。如上所说,他先后改了三次:在手抄稿上改了一次,在铅印稿上改了一次,开会讨论后又改了一次,这才于6月17日上报毛泽东。据《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编者统计,刘少奇所作的修改总计480余处。
其中有的是内容的增补,有的是表述的完善。
例如:关于中国革命的两个根本问题(以下引文中刘少奇改处用黑体加粗,毛泽东改处用宋体)———
帝国主义的侵略,威胁着中国人民的生存,压迫着中国的经济不能发展,阻止着中国的政治不能进步。因此,反对帝国主义,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就成为中国革命的最根本的问题。
封建官僚政府在一九〇〇年的战争失败以后完全投降了帝国主义,并倚靠帝国主义的支持和帮助来压迫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这一点在一九一二年成立的所谓“中华民国”的历届军阀政府,也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发生的变化,就是中国由表面的统一变成为公开的分裂,以不同的帝国主义为后台的军阀之间,进行着继续不断的战争。无论在一九一二年以前和以后,各派的封建统治者都拒绝作任何实质的社会改革。因此,反对封建主义,推翻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就成为中国革命的另一个最根本的问题。
再如: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的工人运动———
党在成立以后的两年中间,集中力量领导了工人运动,成立了公开的领导全国工人运动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并且在一九二二年五月在广州召集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从一九二二年一月到一九二三年二月,由于党的有效的活动,全国工人斗争处在很大的高涨中,在全国各大城市和工业中心,有三十多万工人进行了一百多次的罢工。这些罢工都是在共产党员的领导之下进行的,并且绝大多数都得到了完全的胜利,在罢工胜利之后,都组织了在共产党员领导之下的工会。工人运动和工人组织在迅速的发展中,工人阶级在中国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也就迅速而明显地表现了出来。
三如:关于八七会议以后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党在八月七日的会议上为了挽救革命,曾号召农民进行秋收起义。毛泽东同志在会议之后就到江西西部和湖南东部一带地区领导湖南江西的农民、工人和北伐军各一部举行了起义,在湖南江西边界成立了工农革命军,与敌人作战。此外,党还在中国的中部、南部以及其他地方组织了许多起义,其中最著名的是十二月十一日的广州起义。这些起义本身都失败了,但没有完全失败,在起义中所组织起来的武装部队还留下一部分,凡是对于这一部分武装部队实行了正确领导的地方,那里的革命武装斗争就得到了发展。因此,在党的领导之下的革命武装就在几个地方逐步地得到了发展。从此,就开始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这些部队,就构成了后来的工农红军即现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最初的来源。
《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中关于十年内战的概论、关于蒋介石之所以能够起来抗战的原因及其两面性的分析、关于抗日战争时期党内两条路线斗争的论述等也是刘少奇加写的。刘少奇是亲历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领导人。胡乔木则是通晓中国共产党全部历史的“党内第一支笔杆”。经过第三次修改之后,文稿基本定局,接下来就是送请毛泽东最后定稿和发表了。
推荐阅读
相关专题 |
· 期刊选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