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2015年党的领袖人物研究系列学术研讨会综述【6】

2016年02月03日15:3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六、“邓小平现代化发展战略思想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学术研讨会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由邓小平思想生平研究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举办的“邓小平现代化发展战略思想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10月23日在武汉大学召开。与会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开展了深入研讨。

(一)关于邓小平和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及其与“四个全面”的关系

与会专家学者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对党和国家作出的巨大贡献,特别是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出的奠基性贡献。有学者指出,邓小平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本源,是在整个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的,而且随着历史条件和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还会不断地赋予其新的内涵。有学者认为,对于邓小平理论不能各取所需、断章取义,更不能觉得有利的、喜欢的、认可的就贯彻执行,感到不利的、不喜欢的、不认同的就束之高阁,甚至否定反对。需要实事求是、全面系统、准确恰当地学习、研究和贯彻邓小平理论,特别是重点研究那些以往重视不够但具有超前性、预见性的论述和见解。还有学者认为,对邓小平的研究不能只局限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进程,还应该从更广阔的范围、从世界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考察和研究。

与会学者充分肯定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并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研讨。有学者指出,邓小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问题、发展动力、制度保障和核心理念问题,构成了他对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思考的总体框架,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还有

学者认为,邓小平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奠基性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率先提出了小康社会概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设定了阶段性目标;最早提出了改革开放决策,特别是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为全面深化改革打下了坚实基础;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法制理念,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重要思想武器。

(二)关于邓小平现代化发展战略思想研究

与会学者充分肯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艰辛探索,这为新时期形成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有学者指出,改革开放前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诸多探索,既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直接思想来源,而且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有学者认为,邓小平把传统文化中的小康概念转化成属于中国现代化范畴的小康社会,从而确立了中国式的现代化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标准、阶段和路径问题,也构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有学者指出,邓小平的小康社会思想有以下特点:小康社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初步目标;小康社会是一个中国概念,体现整个社会全面进步发展;小康社会不仅是国内生产的发展,还包括中国的国际作用;小康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是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

有学者指出,邓小平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以生产力发展为根本,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以均衡发展和非均衡发展辩证统一为方式,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有学者认为,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共同富裕是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社会整体的富裕,而不是平均或同步富裕,基本主张是正当致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是先富带后富,在达到小康水平时必须注意防止两极分化。

有学者认为,邓小平探索和初步回答了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并开始了改革开放条件下党的自身建设新的伟大实践,开启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新时期党的建设实践过程中,邓小平摒弃以往政治运动的方式,不仅强调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而且强调通过制度建设来保障党的思想建设。

有学者指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的“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和“两步走”战略步骤,为改革开放后党提出“三步走”战略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有学者认为,“三步走”战略,使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大业第一次有了明确而切实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时间表。还有学者指出,“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的确定,解决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关键问题,成为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共同为之团结奋斗的基点和前进方向,也为制定国家中长期发展计划提供了依据。

(三)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若干问题的探讨

有学者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在全面、难在全面,也成在全面、胜在全面。这一奋斗目标的提出,是对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的重要发展。有学者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和重要里程碑,把全面小康放在中国梦的大格局中,把全面小康目标升华成民族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凝聚了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时代主题。

有学者指出,我国的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要求融于改革的顶层设计和具体措施、融入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在落实、落细上下功夫,引导全面深化改革向既定的目标推进。

有学者认为,在当代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核心和关键问题是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问题,所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与领导方式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中国共产党依法领导,逐步实现党的领导法治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应有之义。

有学者指出,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要着重解决“为官不正”“为官乱为”和“为官不为”的问题,要充分体现“严”“实”相应的方法,努力实现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统一。有学者认为党的规矩是政治生态的“净化器”,对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具有重要作用,十八大以来强调党的纪律建设是对管党治党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既继承了管党治党的优良传统,又面对时代课题,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开拓创新,对于我们认真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重大意义。(许春涛杨炯毅)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玉、赵晶)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