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5年,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下设的毛泽东思想生平研究会、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刘少奇思想生平研究会、朱德思想生平研究会、任弼时研究中心、邓小平思想生平研究会、陈云思想生平研究会,分别围绕毛泽东与抗日战争、周恩来与中国力量、刘少奇与中共七大、朱德与抗日战争、任弼时与中央苏区、邓小平现代化发展战略思想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学习和弘扬陈云的革命精神和思想方法等主题,召开学术研讨会或座谈会,深化了对党的领袖人物思想和生平有关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2015年;党的领袖人物;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学术研讨会
2015年,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下设的毛泽东思想生平研究会、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刘少奇思想生平研究会、朱德思想生平研究会、任弼时研究中心、邓小平思想生平研究会、陈云思想生平研究会,分别召开学术研讨会或座谈会,围绕毛泽东与抗日战争、周恩来与中国力量、刘少奇与中共七大、朱德与抗日战争、任弼时与中央苏区、邓小平现代化发展战略思想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学习和弘扬陈云的革命精神和思想方法等主题进行研讨,深化了对党的领袖人物思想和生平有关问题的研究。本文将这些研讨会或座谈会的主要观点予以提炼展示,供研究者参考。
一、“毛泽东与抗日战争”学术研讨会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2015年8月20日,毛泽东思想生平研究会与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在湖南韶山共同主办了“毛泽东与抗日战争”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一)关于毛泽东对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贡献
与会者普遍认为,正是因为有了共产党和毛泽东,才使全民族抗战成为可能,才为抗日战争最终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这是不容辩驳的历史事实。学者们指出,抗战时期,毛泽东完成了一系列最重要的代表作,系统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理论,解决了中国革命在军事、政治、哲学、党的建设、文化建设、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逐步达到成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倡导建立、坚持和发展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凝聚了“浩浩荡荡”“千千万万”最广大的同盟军;制定并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以及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解决了弱国打败强国的战争指导方略问题,使人民军队不断发展壮大;提出并实施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理论和方针政策,打造坚持持久抗战、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战略基地;加强党的建设,把党建设成用科学理论和革命精神武装起来的、同人民群众有着血肉联系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些,都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关于毛泽东的抗日战争战略思想
有学者指出,任何一项伟大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战略领导。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日战争中的一个突出贡献,就是通过战略预见、判断、构想、部署和推进,实施了正确的战略领导,担负起了“抗日救国的总参谋部”的职责。有学者从毛泽东坚持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科学论述持久战总战略,部署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作战,以及推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四个方面,论述了毛泽东是如何对抗日战争全局进行战略领导的。有学者指出,毛泽东制定战略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先谋于局、后谋于略,略从局出,即首先对局势作出正确判断,再据此确定战略、策略,并根据局势变化对战略策略及时进行调整。从本质上讲,这一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辩证关系在战略问题上的具体体现。
(三)关于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及实践
与会者通过对毛泽东批评关门主义、指导东北救亡运动、争取东北军、正确处理国共关系以及与国民党有关人士书信来往等方面史实的研究,多维度展现了毛泽东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功绩。有学者指出,王明在创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其态度存在一个从漠视到倡导,再由推动到变异的变化过程,原因就在于“对自己的事考虑得太少,对别人的事却操心得太多了”;而毛泽东能够领导中共,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抗战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始终坚持和捍卫无产阶级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坚决捍卫民族利益,坚决贯彻独立自主原则、坚决执行全面抗战路线。两相对照,进一步证明了毛泽东所提出的“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科学论断。有学者提出,毛泽东不仅是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者和维护者,也最早提出了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战略构想,大胆指出应以是否反对法西斯作为划分营垒的标准,积极争取英美法等西方国家加入以推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并始终维护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四)关于毛泽东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文化建设思想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在抗战时期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科学命题,是伟大而独特的理论贡献。有学者指出,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启发,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学术中国化”运动产生,毛泽东以科学的思想理论和丰富的学术实践,深刻影响着这一运动的历史进程。毛泽东倡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既为“学术中国化”运动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同时又展开、补充和深化了“学术中国化”的内涵。
(五)运用新资料、新角度对基本史实进行深入研究
有学者对新公布的萧向荣《东征琐记》中的新史料进行深入挖掘,对红军东征决策作出的原因和目的、东征中的几次重要战斗、东征中毛泽东两个重要报告等问题作了深入解读,对红军东征研究起到补充作用,对毛泽东抗战思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学者细致梳理斯诺1939年9月再访陕北的整个过程,全方位、多维度地展现当时毛泽东对抗战形势的判断与延安的抗战生态,并有力澄清了关于“延安未曾遭受日军飞机轰炸”的不实传言。
此外,与会论文还从指导地方抗战入手,研究毛泽东对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贡献。比如,毛泽东始终关注东北的抗战形势和抗战工作,及时给予东北抗战工作以指导,对东北地区广大军民的抗战激情与抗战斗志起到巨大的鼓舞作用。也有学者从战略战术、政策方针和具体措施等角度,阐明了毛泽东抗战思想对湖南抗战的重要指导作用。(李宛聪)
![]() |
相关专题 |
· 期刊选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