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1976:身处逆境的邓小平【2】

霞 飞

2016年03月03日15:4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毛泽东对邓小平的检查不满意,但不想打倒邓小平

在周恩来逝世之前的1975年11月,毛泽东决定政治局开会,一方面批评邓小平,另一方面听取邓小平的检查。就在那时,邓小平被迫写了两次书面检查。毛泽东还要求邓小平要在政治局会议上做检讨。邓小平在政治局会议上做检讨时,政治局多数成员对他表示同情,他们默不做声,不发言,只有“四人帮”及个别工农出身的政治局委员在会上发言,批评邓小平。他们对于邓小平的检查的不满意之处,关键在于邓小平只谈个人在实际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从不谈“文化大革命”问题,更不肯定“文化大革命”是正确的,而在当时,谁都清楚,对“文化大革命”肯定与否,正是毛泽东与邓小平分歧的焦点问题,也是邓小平与“四人帮”斗争的核心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邓小平在检查中绝不谈起,更不肯定“文化大革命”。邓小平的两次书面检查稿,毛远新都送给了毛泽东,对邓小平在政治局会上的口头检查情况,毛远新也向毛泽东作了汇报。毛泽东听工作人员念了邓小平的书面检查稿,又向毛远新询问了政治局会议上其他人的发言情况,对于邓小平不肯定“文化大革命”正确,十分不满意。就在中央决定召开周恩来追悼会的前三天,即1月12日,毛泽东指示,向政治局成员印发邓小平的两次书面检查。但是,此时,毛泽东并不想打倒邓小平。他专门向毛远新交待:印发邓小平的书面检查“暂时限制在政治局范围”(毛泽东1976年1月12日在一封信上的批语)。

毛泽东决定向政治局成员印发邓小平书面检查的目的,是让政治局成员进一步批评、“帮助”邓小平。但是,一方面,政治局成员中的多数在内心同情和支持邓小平,因此,大家在“帮助”邓小平的会议上都不发言,形不成进一步“帮助”邓小平的气氛。另一方面,邓小平仍然坚持不谈“文化大革命”问题,实际上就是表示:他不肯定“文化大革命”正确。这样,实际上毛泽东与邓小平在这个实质性问题上仍然处于僵持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心里明白,由他继续主持中共中央日常工作,已经不适宜了,也不可能了,与其被动,不如主动,于是,1976年1月20日,邓小平在最后一次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之后,专门致信毛泽东,提出:“解除我担负的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责任。”(邓小平1976年1月20日致毛泽东的亲笔信)

1976年1月21日上午,毛远新带着邓小平的信到毛泽东那里,向毛泽东汇报了中央政治局最近开会的情况、邓小平的态度,并呈上了邓小平的亲笔信。毛泽东看了邓小平的亲笔信后,沉吟良久,向毛远新问道:邓小平对“文化大革命”怎么看?毛远新回答说:邓小平不谈“文化大革命”,实际上是否定。听到毛远新这样说,毛泽东又一次重复了他在1975年11月对毛远新说的一些话,同时又新说了一些话。他说:文化大革命是干什么的,是阶级斗争嘛。现在有人就是要算账,算文化大革命的账。接着,毛泽东针对邓小平所写的两份书面检查中的一些话,对毛远新说:社会主义社会有没有阶级斗争?什么“三项指示为纲”,安定团结不是不要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纲,其余都是目。斯大林在这个问题上犯了大错误。列宁则不然,他说小生产每日每时都产生资本主义。列宁说建设没有资本家的资产阶级国家,为了保障资产阶级法权。我们自己是建设了这样一个国家,跟旧社会差不多,分等级,有八级工资,按劳分配,等价交换。要拿钱买米、买煤、买油、买菜。八级工资,不管你人多人少。他(指邓小平———笔者注)的问题是自己属于小资产阶级,思想容易右,自己代表资产阶级,却说阶级矛盾看不清楚了。一些同志,主要是一些老同志思想还停留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对社会主义不理解,有抵触,甚至反对。对文化大革命两种态度,一是不满意,二是要算账。他(指邓小平———笔者注)做了大官了,要保护大官们的利益。他们有了好房子,有汽车,薪水高,还有服务员,比资本家还厉害。社会主义革命革到自己头上了,合作化时党内就有人反对,批资产阶级法权他们有反感。搞社会主义革命,不知道资产阶级在哪里,就在共产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走资派还在走。毛泽东还再次谈到他对文化大革命的看法说:对文化大革命,总的看法:基本正确,有所不足。现在要研究的是在有所不足方面。三七开,七分成绩三分错误,看法不见得一致。文化大革命犯了两个错误,一打倒一切,二全面内战。打倒一切其中一部分打对了,如刘、林集团。一部分打错了,如许多老同志,这些人也有错误,批一下也可以。(我们)无战争经验已经10多年了,全面内战,抢了枪,大多数是发的,打一下,也是个锻炼。邓小平这个人是不抓阶级斗争的,历来不提这个纲。还是“白猫、黑猫”啊,不管是帝国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在这次同毛远新的谈话中特意谈到了如何看待邓小平问题的性质,他说:对邓小平批还是要批的,但不应一棍子打死,邓小平“还是人民内部矛盾,引导得好,可以不走到对抗方面去”。

当毛远新问道:对邓小平要求解除他担负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之责任如何处理时,毛泽东思考了一下,说:“小平工作问题以后再议。我意可以减少工作,但不脱离工作,即不应一棍子打死。”(1976年1月21日毛泽东同毛远新的谈话记录)毛泽东的这个话的意思很明确,就是同意邓小平不再主持中央的日常工作了,这也意味着不让邓小平接周恩来的班任国务院总理了,但对他的现任职务暂时不动,同时继续批评他,“帮助”他“提高认识”,等待他转过来。

那么,由谁来接周恩来的班当总理?对这个问题,毛泽东从周恩来逝世后就一直在考虑。那时,毛泽东已经发动“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了,这个运动,主要是批判邓小平,他也同意邓小平不再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了,这样,他自然也不会再让邓小平接周恩来的班了。在剩下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年轻一点的,在党内,王洪文是排在周恩来之后的党的副主席,在国务院,张春桥是排在邓小平之后的国务院副总理。江青一伙当时正盼着由张春桥当国务院总理,由他们掌握国家党政大权。这样,党内,由王洪文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国务院由张春桥当家,党和国家大权就都归于“四人帮”了。但毛泽东早就看出江青有野心,而且,他也考虑到,由“四人帮”掌握大权,老干部、军队和广大群众是不服气的,会引起更大矛盾,因此,他考虑再三,决定不把权力交给“四人帮”,就是说,既不让王洪文当总理,也不让张春桥当总理。他选择了华国锋。他对毛远新说:“你告诉王洪文、张春桥让一下。”“还是华国锋比较好些。”“就提议华国锋任代总理,主持政治局工作。”(张玉凤《回忆毛主席去世前的一些情况》)毛泽东还说:就请华国锋带个头,华国锋自认为是政治水平不高的人;小平专管外事。毛泽东还提议:叶剑英身体不好,中央军委的工作可由陈锡联主持(1976年1月21日毛泽东同毛远新的谈话记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翼、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