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谢慈友:第一代中国伞兵【2】

文热心

2016年04月19日15:0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家乡,他是大能人

谈起抗日战争胜利后的生活,谢慈友感慨颇多。因为母亲患病,他得以脱离部队,没有卷入内战,也就能留下一条性命,要知道他所在的第五军作为国民党部队“五大主力”之一,最后覆灭在淮海战场,就连第一任军长、时为国民党部队淮海战场实际指挥官的杜聿明也是兵败被俘,他这个带兵冲锋的连长在枪林弹雨中能全身而退?

原来,抗战胜利后,谢慈友所在的部队调到娄底。此时,身为连长的他的主要任务是在教官班培养军官,也就没有随着大部队奔赴战场。1946年,他母亲在平江老家病了。因为没有人照顾,就打电话要他请假回去探亲。就在探家期间,他所在的第五军调到了华东战场。等母亲病好,谢慈友要回部队的时候,交通已经封锁了。他无法回到部队,也就在家乡呆了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他向政府说明了自己原来的身份。在社会大变革中,谢慈友承受到了政治压力,不久,他被下放到了农村。

谢慈友的下放地点是梅仙镇。他在部队学的那些数理化和机械技术帮助了乡亲们,也帮助了他自己。新中国建立之初,一穷二白,农村劳动还是原始的肩挑手提。大跃进时,要向机械化进军,可农村既缺乏机械又没有技术人才。公社要办企业,谢慈友这样的人自然是宝贝,他也就被安排进厂当了技术员,任务就是动力保障。可摆在他眼前的只是一台既不能动弹又无配件的柴油机,他必须尽快让它转动起来。他过细地观察了一番,原来这是一台英国造的克莱斯勒的柴油机。怎么修?他调动全部人脉关系,请一个当时在解放军部队里任技师的老战友绘出机械结构图纸寄来,然后远赴京沪,近到岳阳、武汉,硬是将机器修得转了起来,不仅白天能带动其他机器,晚上还发电。后来,苏联停止对华援助,平江买不到柴油,面对死机的危险,工厂领导急了。谢慈友说:“有办法,咱们烧木炭。”做过汽车兵排长的他,当年管理的汽车里就有烧木炭的。于是,他对机器进行改装。几个月后,机器依然欢唱,工厂依然光明。

谢慈友成了梅仙一带的大能人。他的劳动,让山村第一次有了电灯;让乡亲们第一次摆脱碓子磨米,吃上了机碾米;让乡亲们摆脱了繁重的车水活,用上了机械排灌;让生产队有了第一家加工企业,使社员的劳动工值由每天的二三角提高到八九角……

1982年,谢慈友回到城关镇老家。

受阅前,谢慈友日夜在外奔波,每天早上4时多就起床,靠贩卖豆腐维持生计。虽然日子过得清苦,但他无怨无悔。没有战争,安居乐业,这不就是自己当年投身战场的初衷么?

就想这样平平凡凡、安安稳稳,以一个“引车卖浆”者终生时,他没想到能作为抗战老兵代表来到了天安门前,接受习主席的检阅。这不仅勾起了他心灵深处的英雄意识,勾起了他对那些牺牲在抗日战场的战友的深情回忆,也让他回味起了人生的付出与回报这样的“哲学性”问题。

“嘱儿孙,跟党走,继往开来”

谈起这次受阅的感受,谢慈友递给笔者一份最近才写成的“总结”,题目叫做“永不消逝的记忆——一个参加九三阅兵抗战老兵的深情回忆”。“总结”分为“难忘的15个日日夜夜”“高规格的接待和956房”“习主席接受了我的‘大礼’”“光阴是宝贵的,一刻不容松懈”“感激的泪水”“我见到了习近平主席”“八十大庆再见”。

其中最引起笔者注意的是“习主席接受了我的‘大礼’”一部分。老人给习近平主席送了什么礼?

原来,谢慈友等8月21日到达北京,入住北京首都大酒店。他所住的房间为956号。当天,阅兵指挥部联合保障组组长刘滨少将来访,谢慈友就将自己写的《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一文和一首诗,请刘转交习主席。刘滨答应他后,他差不多像孩童一样跳了起来。

8月23日,阅兵指挥部编发的《阅兵快报》发表了他的诗。这首诗写道:“忆当年,方十五,日寇入侵。我中华,遭浩劫。国破家亡,愤怒填胸。同命运,共存亡,奔赴战场……授勋章,载史册,传承后代。赐温暖,多方关照与关怀,感恩涕零。嘱儿孙,跟党走。继往开来,矢志不忘。”“这么快就发表了,难道阅兵指挥部没有送给习主席就作主了?”这让谢慈友猜疑。

第二天,一位解放军校级军官来到956号房间,给谢慈友送上了一份精编版的《阅兵快报》,并说:“这张报纸您带回去交给家人好好保管珍藏,可当作文物,也许是你的传家宝。看,您的诗登在‘铭记历史’专栏内。这还要向全军通报。”

“向全军通报”,又让谢慈友联想:“习主席可能看到了这首诗。”回到平江后,武装部政委也告诉他,关于那首诗的通报已经到了。

9月3日上午,谢慈友和其他受阅的抗战老兵一起登上受阅车。他告诉笔者:“我排在第10车左边第1位,行进时,心情非常激动,我一直在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9时45分,当方阵通过天安门城楼时,看到习近平主席率先起立向抗战老兵们挥手致意,他情不自禁端起手臂,向习近平主席敬军礼,感动得流下了泪水。“那一刻,我是在代表全国幸存抗战老兵,代表7000万湖南人民和百万平江人民走过天安门,主席挥手致意,是对我们抗战老兵最高的荣誉和肯定。”

笔者看到,谢慈友在回忆北京受阅的情景时,依然沉浸在幸福中,说“这一切的一切,像梦幻,但又是事实。这是我人生中最幸福、最光荣、最值得骄傲的时刻”。

频道精选


哪位上将26岁就担任红四军军长 陈毅对他赞口不绝

毛泽东曾向哪位大将“借宝”(组图)

贺龙女儿贺晓明谈纪念贺龙元帅诞辰120周年

缅怀上将王震:功耀天山创军事奇迹 开创新中国农垦事业

毛泽东称谁不可不授上将军衔(组图)

周恩来曾因何事向下级道歉检讨?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翼、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