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方寸邮票诉说长征大事典

孟红

2016年08月01日08:2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党史纵览》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邮票作为邮政机关发行的供寄递邮件贴用的邮资凭证,其方寸之间,常常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风土民情、自然风貌,也是传承、记载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历史的重要载体和文化名片。以长征题材的邮票为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邮政部门先后发行了数套邮票,以其特有的方式跨越时空,将伟大的长征定格为永恒,浓缩成一部完整的长征史诗。下面,就让我们在方寸之中去梳理、感受和领略当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所进行的那场生死攸关的长征历程。

纪念红军长征邮票的首次发行

1955年12月30日,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完成20周年,我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2枚编号为“纪36”的《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二十周年》邮票,2枚邮票图案分别为“强夺泸定桥”“过雪山”,展现了红军长征的伟大、悲壮和艰苦。

《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二十周年(2-1)》邮票,其画面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泸定桥下浪高水急,红军勇士踩着桥上的铁索,冒着炮火奋勇前进的动人情景;《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二十周年(2-2)》邮票,则清晰逼真地反映了在毛泽东率领下红军战士正在翻越大雪山时的英勇气概。

这套邮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行的第一套关于长征的邮票,它的意义在于其长征邮票“龙头票”的地位。从此,万里长征就作为一个主要题材,屡屡走进新中国邮票的方寸天地。

仔细观赏和品读这套邮票,当年那段惊天地、泣鬼神的难忘岁月立刻穿越时空,如同特写镜头一般被拉近在我们眼前,将一幅幅历史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

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向中央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在 “左”倾冒险主义者的错误指挥下,红军遭受重大损失。1934年10月,中央红军8万多人被迫撤离中央根据地,开始了震惊中外、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一路上,红军连续突破国民党军三道封锁线,再经湘江血战,人数锐减。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于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制定了红军尔后的战略方针。此后,中央红军灵活机动,运动作战,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在6月中旬与从川陕根据地出发长征的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混合编为左、右两路军,跨过草地北上。中共中央随右路军行动,抵达班佑、巴西地区。张国焘率左路军到达阿坝地区后,拒绝执行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针,并要挟中共中央和右路军南下。毛泽东等于9月10日急率第一、第三军(后组成陕甘支队)继续北上,夺取腊子口,突破渭河,翻越六盘山,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旗县城),先期结束了长征。

在国民党重兵对鄂豫皖根据地围攻的情况下,红二十五军和鄂豫皖省委按照中共中央指示,于1934年11月从河南罗山县开始西移,于次年 9月和陕甘根据地的第二十六、二十七军会师,合编为第十五军团。在和中央红军会师后,被合编为红一方面军。

在湘鄂川黔根据地的红军二、六军团,于1935年11月从湖南桑植出发,转战湖南、贵州、云南3省,渡过金沙江,经西康、四川,于1936年6月底至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二、六军团合组为二方面军。7月,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在红一方面军接应下,10月先后在甘肃省会宁县城和静宁县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红军长征结束。

后来,有细心的人对《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二十周年》邮票提出质疑,认为这套长征纪念邮票“存在时间上和概念上的错误”。

从这套纪念邮票的图案上来看,两枚邮票都有主题文字,并标注长征起止日期“1934.10-1935.10”字样,从这个具体时间上来看,邮票主题内容应该反映的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胜利完成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的内容。

为了进一步以严谨的态度精准反映客观史实,2005年10月19日,在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70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国家邮政局曾发行JP132《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七十周年》纪念邮资明信片1套1枚,明信片的邮资图案为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诗,主图为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简图,路线图起点是瑞金,终点为陕北吴起镇。这枚纪念邮资明信片的发行,从侧面证实了长征题材第一套邮票,纪念的是红一方面军长征胜利20周年。

1996年10月22日发行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和2006年10月22日发行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两套纪念邮票,增加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内容,尤其是后者第一次将长征开始时的“送别”场景选入邮票画面,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了中国革命史上最壮观的长征史诗。前者第二枚为“三军大会师”,图案采用了蔡亮、张自嶷创作的油画《三军大会师》,表现的是1936年10月长征结束,红二、四方面军与第一方面军会师的热烈场面。后者则以小型张的形式再现了红军三大主力1936年10月胜利大会师的情景。

这样,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纪念日,从原来的1935年10月被严谨地改为1936年10月。

遵义会议纪念邮票

遵义会议,是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光芒四射的里程碑,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次挽救党和红军命运、进而挽救中国革命命运的重要会议。为此,新中国成立以来,前前后后曾经发行了纪念遵义会议25周年、30周年、50周年和80周年等纪念邮票。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军的封锁,一路西行。由于连续苦战,红军锐减至3万人。为此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使红军避免了覆灭的危险。1935年1月7日,中国工农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之后,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此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这次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途中严重受挫的情况下召开的,集中讨论和纠正了组织上和军事上的错误,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冒险主义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点。

为了再现遵义会议历史,弘扬遵义会议精神,1960年1月25日,中国邮政部门发行了编号为“纪74”的《遵义会议二十五周年》纪念邮票,一套3枚,图案分别为“遵义会议会址”“在毛泽东旗帜下永远胜利地前进”和“强渡金沙江”。这3枚邮票上均标有“遵义会议二十五周年1935—1960”字样。其中,“遵义会议会址”采用的是遵义会议会址图案,颜色为浅蓝色,共印500万枚。“强渡金沙江”则惟妙惟肖地表现了红军将士冒着枪林弹雨,英勇无畏强渡金沙江的惊险历史场景。这套纪念邮票不仅是新中国发行的第一套纪念遵义会议的邮票,而且就印刷版别而言,也是新中国发行的第一套用两种印刷版别(雕刻版、影写版)印刷的纪念邮票。

1965年1月31日,邮政部门又发行了编号为“纪109”的《遵义会议三十周年》纪念邮票,一套3枚,图案分别为“决战前夕”“毛主席像”和“娄山关大捷”,票面均标有“遵义会议三十周年1935-1965”字样,印数均为1000万枚。

该套邮票第一枚“决战前夕”表现的是身穿灰蓝色棉衣、右手叉腰、左手拿着香烟、面对墙壁上的军事地图聚精会神谋划作战方案的毛泽东,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毛泽东运筹帷幄、巧捕战机,指挥红军赢得娄山关大捷、四渡赤水等军事胜利的光辉形象。图案是以著名画家高虹的同名画作为主图的。高虹是在战争环境和部队中成长起来的军事画家,擅长油画,他始终坚持用画笔描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辉战斗历程,善用写实主义手法,以朴实无华的风格描绘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表现他们的牺牲、奋斗、思索和欢乐。

第二枚邮票的图案,采用的是20世纪60年代后国内广为发行的毛泽东标准像。

第三枚“娄山关大捷”表现的是毛泽东等在1935年2月底登临娄山关指挥作战的情景。画面形象逼真地再现了娄山关大捷惊心动魄、振奋人心的场景:1935年2月底,红军取得娄山关大捷,之后再占遵义城,歼灭守敌2个师,这是红军长征以来的首次大捷。邮票画面上,娄山万峰插天,苍山如海,夕阳如血,红军战士急速前进,毛泽东站在高地凝视远方。这枚邮票图案取自油画《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画作者是彭彬,他擅长油画,长期从事革命历史画的创作,历任解放军总政文化部创作室创作员,军事博物馆美术创作员。由于邮票规格限制,票面图案将原画的左右部分截去,但主体基本未被影响。此枚邮票规格为50.5×36mm影写版印刷。

1985年1月15日,邮政部门发行了“J107”《遵义会议五十周年》纪念邮票,一套2枚,图案分别为“遵义会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 其中,第一枚“遵义会议”图案用的是刘向平1983年创作的《一九三五年遵义》,画面捕捉了会议中间休息时,与会者充分发扬民主、畅所欲言、热烈讨论会议内容的情景。第二枚“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则反映了红军长征达到陕北时,受到当地人民群众夹道热烈欢迎的场景。图案取自画家赵域创作的油画《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该油画创作于1975年,是赵域为中国革命博物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40周年展览”而作。画家以饱满的创作激情,生动地展现了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正确领导下,中国工农红军冲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陕北的壮观场面。该枚邮票采用60×30mm影写版印刷,较准确地反映了原画。

2005年1月15日,是遵义会议胜利召开70周年纪念日。为此,题为《灿烂史诗——红军在贵州》的邮票珍藏册在贵州进行首发。由贵州省集邮公司制作发行的同名特种金雕邮票珍藏册,在全省各地州市集邮公司同步发行。该邮册用了近200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展示了中央红军在贵州的历程,并收录了142枚与红军相关或有关贵州的历史事件题材的邮票,除有5枚发行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毛主席诗词》新票外,还收集了几十枚“文化大革命”前后的邮票及老纪特邮票,并且镶嵌了一枚直径4厘米、重30克的遵义会议会址图案纯银纪念像章,同时配有一册以毛泽东诗词手迹为主要内容的线装书。此珍藏册全国限量发行1000套,其中的第115号被赠送给贵州遵义会议纪念馆永久收藏,第5号被赠送给贵州省档案馆永久收藏。

2006年10月22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一套《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纪念邮票,包括邮票4枚、小型张1枚。4枚纪念邮票图案分别以著名油画大师靳尚谊、彭彬、刘国枢、张文源的油画《送别》《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过草地》为主题,小型张则以著名国画大师李宝林、周顺恺的国画《大会师》为主题。“遵义会议”是这套邮票中的第二枚,其画面内容取材于著名油画家彭彬的油画《遵义会议》,此作品创作于1977年,深刻地展现了遵义会议刚刚结束,东方欲晓,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红军领导人迎着晨曦从会议室里走出来的动人情景。画面中,毛泽东凝视前方,一手叉腰、一手拿烟向前迈去,充分表现出对中国革命必将走向胜利的坚定信心。遵义会议旧址还被指定为此套纪念邮票首发仪式全国4个点之一(其他3个分别为江西瑞金、四川阿坝、甘肃会宁)。

为纪念遵义会议召开80周年,2015年1月15日,中国邮政在遵义会议旧址发行了《遵义会议八十周年》纪念邮票1套2枚,图案内容分别为: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全套邮票面值为2.40元。

该纪念邮票以著名油画家沈尧伊创作的油画作品为蓝本,分别展现了遵义会议旧址、会场内景。此油画被称为第一幅全面、真实、深刻地表现遵义会议的大型革命历史画,被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本次邮票中的“遵义会议会址”一图用朴素的笔触表现了遵义会议召开的地点,揭示了遵义会议对于中国革命进程的转折性意义。另一图“遵义会议”表现的则是遵义会议的会场,作者以细腻写实的手法刻画了20个历史人物,以及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邮票色调肃穆凝重,具有浓郁的历史气息、鲜明的史诗般的情怀。

此外,还有几套以颂扬革命圣地为主题的普通邮票,也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遵义会议会址的雄伟英姿。

从1969年4月开始,邮电部陆续发行了“文化大革命”普通邮票一套共11枚,其中,1970年1月1日发行的第七枚邮票为“遵义会议会址”,图案采用的是层林尽染之中的会址外景。

1971年7月1日,发行了“编12—20”《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十周年》纪念邮票一套9枚。其中第四枚邮票为“遵义会议会址”,图案采用的是遵义会议会址后景图片,标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十周年1921—1971”字样。在设计这套纪念邮票图案时,设计人员广泛听取意见后,决定用两组邮票反映庆祝建党50周年的主题。第一组以毛泽东革命活动地为邮票主题,分别选择了党的一大会址、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井冈山、遵义会议会址、延安和天安门6个图案;第二组以全国人民高举“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的旗帜,沿着毛泽东指引的航向胜利前进为邮票主题,两组的设计风格明显不同。从1971年9月25日,我国陆续发行了编号为“普14”的《革命圣地图案》(第三版普通邮票)一套11枚,其中第九枚邮票为“遵义会议会址”,图案采用的是人民群众高举红旗来到遵义会议会址前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场景。从1974年4月1日开始,我国又陆续发行编号为“普16”的《革命圣地图案》(第四版普通邮票)一套14枚,其中,1975年11月12日发行的第十枚邮票为“遵义会议会址”,图案采用的是遵义会议会址后景图片,颜色为紫色,底色淡黄。

长征胜利60周年、70周年纪念邮票及其他

1996年正值中国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邮政部门为了纪念这一特殊的日子,弘扬“长征精神”,让长征丰碑永存,经邮电部邮政司(1996)62号文件批准,中国集邮总公司、中国金币总公司使用“毛主席诗词”邮票图案中第八枚《七律·长征》邮票图案联合制作,特意发行了纯银镶嵌纪念封一枚,同时发行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纪念邮票一套2枚。邮票图名分别为:红军过草地、三军大会师。通过邮票画面向大家描述了中国红军在长征中经历的各种艰辛和困难。

第一枚邮票图案为“红军过草地”,是根据四川美术学院创作的一幅群雕设计而成的,再现了红军将士穿越草地的艰苦场景。从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出:红军大步地趟过泥泞的沼泽和杂草地,并且个个都面带笑容,并没有被恶劣的天气和地势所吓倒,体现出了红军战士的坚定信念,百折不挠、顽强不屈的革命精神。

第二枚邮票图案为“三军大会师”,是根据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蔡亮、张同凝夫妇共同创作的一幅油画设计而成的。三军大会师是指红军三大主力在长征后顺利会师,这也宣告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结束。邮票画面中描绘了在经历了无数的艰辛和苦难,三军终于会师后战士们的激动心情,处处洋溢着兴奋、欢欣、幸福、愉快的气氛。

2006年10月22日,国家邮政局再次隆重发行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最新版的纪念邮票1套4枚、小型张1枚。小型张面值6元,其余4枚面值均为0.8元。这套纪念邮票根据国内5位著名画家的名作设计制作,它选取了红军长征开始时的《送别》和长征中的《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过草地》《大会师》这些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事件和重要场景,艺术地再现了长征这一英雄史诗,展现了红军广大指战员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以及艰苦奋斗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小型张《大会师》是场景恢弘的大制作,画家用国画技法来表现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的宏大场面,让人感受到中国人物山水画的精到细致。画面以一种范宽式的饱满构图,准确传神地表现了人物造型,迎风招展的军旗、欢呼雀跃的人群,构成一个欢腾的海洋,画家把人们那种发自内心的激动和欢欣,用深沉、流畅的笔调一寸一寸地刻画出来,绵绵密密地深入到画面的每一个角落,在一张纸上展现了新时代最伟大、最丰富的内容。

画作的下方是毛泽东诗词手迹《七律·长征》,结尾处清楚标明写于1962年10月20日。全诗共8句56个字,却承载着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饱含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纪念邮票发行之际,全国各地邮政部门纷纷为此套邮票刻制了纪念邮戳和宣传戳。有许多纪念邮戳和宣传戳的主图直接刻制了毛主席诗词《长征》书法手迹,或全诗、或首联、颔联、颈联、足联,形状各异,赏心悦目,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此外,毛泽东长征诗词邮票,也是众多长征主题邮票中不可多得的亮丽风景。1967年10月至1968年5月,我国分3次发行了毛泽东诗词手迹邮票3组14枚(文7),其中3枚邮票上的毛泽东诗词创作于1935年2月至10月期间。

1968年5月1日发行的编号为“文7”(14-5)邮票,内容是毛泽东诗词《忆秦娥·娄山关》手迹,精致地展示出毛泽东为庆贺“娄山关大捷”即兴创作出的诗词全文。邮票“文7”(14-9)内容为毛主席诗词《清平乐·六盘山》手迹。邮票1996-29(2-2)、邮票“文7”(14-8),同样都是毛泽东诗篇《七律·长征》的内容,这首革命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高度结合的诗篇,史诗般地记录了红军长征惊心动魄的场面,歌颂了红军将士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

还有一种为庆祝中国工农红军长征70周年胜利而出版的个性化邮票,共收入了毛泽东关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诗词6帧,包括《七律·长征》《十六字令三首》《念奴娇·昆仑》《忆秦娥·娄山关》《沁园春·雪》《清平乐·六盆山》,每张邮票面值为80分。凡此种种,今天读来,仍然让人激情满怀。

总之,长征堪称是中国共产党、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人民军队一张驰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片。新中国从1955年至今半个多世纪以来所发行的多套邮票里,有数十枚与长征有关。细细盘点和研讨一番,不难发现,它们蕴含着博大精深、璀璨亮丽的4个方面的长征文化:一是蕴含着艰苦卓绝的长征征战文化;二是蕴含着生死攸关的长征会议文化;三是蕴含着群星璀璨的长征人物文化;四是蕴含着文采斐然的长征诗词文化,可以称得上是人类精神宝库中一笔值得咀嚼深思、精粹美丽、丰富珍贵的中国革命历史文化财富。

频道精选


40集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的力量》在线热播(欢迎点击观看)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各界代表精彩点评《信仰的力量》

毛泽东眼里的“毛泽东”

谁是中央红军长征中牺牲的职务最高将领?

毛泽东的父母如何深远影响他的一生

大别山走出的哪位红军战士成为优秀外交家

毛泽东一生中如何慨然面对生死问题

土地革命时期重庆走出哪十位红军高级将领

(责编:杨文全、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