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雾锁井冈 风展红旗【2】

2018年07月12日12:30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雾锁井冈,风展红旗

八月失败

1928年6月,正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蓬勃发展时,湖南省委派巡视员杜修经给毛泽东和朱德带来两封信,催红军攻打湘南。

红四军在永新召开联席会议后认为,敌强我弱,现在出击时机不成熟,弄不好连家也回不来了,因此暂时顶住了湖南省委的压力,仍决定坚守罗霄山脉。没想到,在会上表示同意的杜修经,后来还是变卦了。

7月中旬,湘军2个师向井冈山入侵,红四军兵分两路下山出击,一路由毛泽东率领31团,一路由朱德、陈毅率28团、29团。战斗进行得倒是很顺利,可朱德一路回师时却出了岔子。

岔子就出在29团,这个团由湘南起义后成立的宜章农军第三师改编而成,官兵大多是宜章农民,家乡观念很重。他们对井冈山“天作房,地当床,盖的金丝被(稻草),吃的红米南瓜汤”这样的困苦生活早就心怀不满,如今好不容易下山离家稍近了,思乡情绪一下子爆发,不少士兵都嚷嚷着要“打回老家去”“就地闹革命”。原本就倾向执行湖南省委意见的杜修经,见此机会便趁机附和,提议把队伍拉向湘南。7月12日晚,29团竟秘密召开士兵委员会会议,决定不通知上级官长和党代表,全团回湘南,连带路的人都私下找好了。

朱德、陈毅得知情况后,一面写信给当时在永新的毛泽东,一面前往29团劝说阻止。百般劝说无果,朱德不得不断然解散29团士兵委员会,强令该团回师井冈山。然而,部队往回走了不到一天,29团就乱了。《杨克敏关于湘赣边苏区情况的综合报告》中记载:

一天只走了三十里,士兵垂头丧气,似行不行,三五成群,步伍零乱,军心涣散,组织解体。如果途中遇着敌人定是不能作战,马上溃散。

朱德、陈毅看了这情形,只得停下部队召开军委扩大会议。会上,杜修经再次提出执行省委指示,出兵湘南,29团党代表龚楚也表示赞同,两人提议举手表决,结果参会100多官兵有80多人同意。无奈之下,军委领导只好一面写信报告毛泽东,一面改道向湘南进军。

踏上湘南之路的28团、29团完全没意识到,此时国民党军得知井冈山空虚,已经在准备合兵攻来。最着急的是毛泽东,接到消息就急忙给28团、29团回信,再三陈述此时离开根据地去湘南,必然被敌军各个击破,希望他们返回根据地继续斗争。遗憾的是,这封信还是没能改变杜修经、龚楚等人的执念,两个团头也不回地向湘南奔去了。

7月23日,28团、29团攻打郴州。一开始,城里只有敌人一个补充师,全是新兵,我军旗开得胜,不过半天就歼灭守敌,攻进了郴州城。城里的敌军装备很齐全,物资也丰盛,一些农民意识严重的29团士兵一下子忘形了,包袱、毯子、银元,什么都捡,一个个肩背手提,啰啰嗦嗦一大堆,直到朱德进城,才制止了这种违反纪律的行为。

这时的29团,已经没有红军的样子了。果然,傍晚时分,城外的两个师敌军主力部队开始反扑时,朱德命令部队撤回,29团官兵却全散了。已经到了家乡门口的他们,这会儿心里惦记的都是老婆孩子,哪里还愿向井冈山回撤。出郴州没多久,29团就一哄而散,高呼着“走,回宜章!”“回家了,回家了!”纷纷奔宜章方向逃散了。最后,全团只余下团长胡少海带领的区区一百多人。

攻打郴州先胜后败,29团几乎全军溃散,剩余的28团红军难免士气不振,思想混乱。孰料,祸不单行,撤回井冈山的路上,28团2营营长袁崇全也叛变了。

袁崇全原是地主家的阔少爷,考进黄埔一期,投机参加革命。到井冈山后发现军长同士兵一样的饮食起居,而他的同学胡宗南、宋希濂等人在国民党军队都当上了师长、旅长,早已心生动摇。此时,见红四军遇挫,便要拉着6个连的队伍去投靠国民党赣南独立七师刘士毅,另谋前途。幸好,28团的何笃才、赵尔陆、粟裕等人察觉了袁崇全的不轨行迹,机智地带回了袁崇全没能完全掌控的4个连,并向军长朱德和红四军参谋长兼28团团长王尔琢报告了情况。

王尔琢跟袁崇全既是老乡,又是黄埔同学,平时关系就要好。得知袁崇全带着两个连的队伍逃跑了,王尔琢痛心疾首,坚持要亲自把他追回来。两人一见面,早已丧失了革命斗志的袁崇全非但不听劝,还开了暗枪。参加过南昌起义、湘南起义的红军将领王尔琢,竟就此不幸牺牲,年仅25岁。

且不说29团农军溃散,单看28团,这样一支朱德亲率、自南昌起义一路走来的主力队伍,竟还出了袁崇全叛变之事。不得不承认,建立一支真正有信仰的新型人民军队太过艰难,而中共早期的革命道路更是充满了荆棘与诱惑,能够踏过荆棘、抵抗诱惑、坚持到革命胜利的人,只能是经得起千锤百炼的真正的共产党人。

袁崇全终被红军逮捕,经过公审依法枪毙,结束了罪恶的一生。29团回湘南的官兵,后来大部分在半路上被国民党军和土匪截杀了。

被朱德带回的其余官兵,在毛泽东率领的31团3营战士的接应下,终于回到了井冈山。遗憾的是,就在红四军主力部队离开根据地的短短几个月内,敌人就趁机侵占了宁冈等地,这就是历史上的“八月失败”。当时在湘赣边界特委工作的杨克敏在报告中写道:

山上是我们的势力,山下则为敌人的势力。土豪劣绅乘机报复,残杀焚烧,逼债收租,一时闹得乌烟瘴气。恰恰那时割禾了,我们分了田的地方,到此时农民要收获的时候,忽然失败了,分了的田都不能算数,真是无可奈何。当时有一句口号:“农民分田,地主割谷”,真是太不值得。我们别的军事上政治上的失败都不算事,只有分了田而农民收不到谷,才是真真的大失败呢。

“我军最困苦的时候”

“八月失败”对井冈山的早期斗争真是一个惨痛的教训,但失败若只是失败,共产党人也就不可能走到今天。

铁的事实、血的教训提升了红四军的认识水平,过去习惯了革命就是攻占大城市的官兵们,逐渐意识到单独军事行动、打硬仗、忽略地方武装等观念急需改变。思想、战略的进步带来了军事的胜利,红军大队返回井冈山后,面对国民党军队的“会剿”,三战三捷,势如破竹,攻克了遂川、宁冈、永新县城,根据地的局面再次得以扭转。

国民党当然不会放任根据地继续壮大。这年冬天,刚刚结束北伐战争的蒋介石腾出了手,电令湘赣部队调集3万重兵,对井冈山进行第三次“会剿”。

时值严冬,被围困的井冈山同外界的贸易往来几乎完全断绝,根据地的经济愈发艰难,食盐、棉花、布匹、药材甚至粮食都奇缺,官兵每人每天5分大洋的伙食钱也难以为继。朱德在自传中回忆:“九月、十月敌人不来攻打,专门围上不动,说是‘久困穷追’。”进入冬季,狡猾的敌人来袭,“我们尽量发展地方工作,不大打仗,战士的生活都变得很苦,都是单衣,天天吃的南瓜。”为此,红军不得不下山,来回奔波一百多里挑粮,许多人熟知的“朱德扁担”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时。

物质方面的困难还是其次,更让红军领导层忧虑的是,面对敌军围困、缺衣少食的恶劣斗争环境,一些战士们对红色政权流露出悲观的情绪,甚至发出“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这种悲观论调不是第一次出现,早在1927年冬刚上井冈山时,就有人提出类似疑问,到了1928年遭遇“三月失败”“八月失败”,党内、军内又有不少人重提“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逆境中的毛泽东也在思考这些问题,思考后的结晶就沉淀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中。1928年10月、11月,在只有一根灯芯的昏暗油灯下,毛泽东挥笔写成了这两篇彪炳史册的文章,他指出:

一个国家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之中,有一小块或者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存在,这确实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发生过的奇事。这种奇事也只有在中国能够发生,它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那些产生悲观情绪的战士们没有看到中国白色政权不断分裂与斗争造成红色政权得以存在的特点,远在大城市会议室里的中共中央和湖南省委最初也没有看到这一点,只有扎根山区、善于观察形势和总结经验的毛泽东,最早看到了这条与照搬马列本本完全不同的道路。

这条立足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渐得到了中共中央的认可与支持。《井冈山的斗争》最初就是毛泽东写给中央介绍井冈山“工农武装割据”等情况的报告,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周恩来看到后对此高度重视,还在给湘鄂西苏区的指示信中指出:“日前所应注意者,还不是占领什么大城市,而是在乡村发动群众,深入土地革命,扩大游击区域”。

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重大问题上,实事求是的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慢慢地和毛泽东、朱德这样曾经的“孤独者”站到了一起。

回答了战士们思想上的疑问,经济和军事方面也要寻找出路。毛泽东、朱德的选择是留下部分队伍守住地势险要的井冈山,红四军主力主动出击赣南,实施外线作战,侵扰敌人后方,以打破敌人的封锁。

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3600人从井冈山出发,向广阔的赣南地区进军了。寒冬腊月,这是一次艰难的进军。脱离了原有的根据地,一路上既没有共产党的组织,又缺乏群众斗争的基础,连报信的群众也没有,而国民党的追兵却紧盯不放。

在江西省西南端的大余县城,“八月失败”后刚刚接任28团团长的林彪挑大梁,负责警戒,却让红四军遭遇了下山以来的第一次“兵败如山倒”。因为没有事先得到报信,也没有妥善地安排哨兵,直到赣敌李文彬逼近大余城突然发动袭击,28团才仓促应战。这一仗,牺牲了31团营长周舫、独立营营长张威,28团党代表何挺颖负重伤,不得不被担架抬着行军,最终还是牺牲了。

红四军日夜奔走,在山间盘旋着打圈子,试图摆脱追兵。可是,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接连牺牲多名干部的红四军真是雪上加霜,一路几乎是连连失利。尤其是在寻乌县境内的圳下村一战,红四军的领导核心险些被敌人包了饺子。

圳下村四周群山环抱,2月1日夜里,军部、前委等驻圳下村,31团驻扎在村东担任前卫,28团驻村西负责后卫。第二天天还没亮,村子外突然响起了噼噼啪啪的枪声,开始还有人以为是春节将近村里的百姓在放鞭炮,后来才发现竟是国民党军队来袭。当时,根据安排,前卫31团已开拔前往罗福嶂,军部机关正准备吃早饭,习惯晚睡晚起的毛泽东还没起床。谁也没想到,负责后卫的林彪28团竟然也没打招呼提前出发了。红四军的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领导核心,就这样暴露在敌人枪口下!

被枪声惊醒的毛泽东,趁着拂晓昏暗,有惊无险地转移到了村外。

朱德差点就被堵在房间里,一个警卫员中弹牺牲,他抓起警卫员的冲锋枪冲出重围,又趟过一条寒冷刺骨的小河,才脱离险境。

一片混乱中,陈毅被身后冲过来的敌人揪住了大衣,他急中生智,一把脱下大衣罩住敌人的脑袋,方才得以脱身。

朱德的妻子伍若兰被敌人冲散后,腿部受伤被俘,惨遭杀害。

……

得知消息的28团、31团急速返回支援,血战数小时,敌人才溃散而去。红四军下山以来最惊险的一次战斗,总算突围成功了。

一个多月后的3月20日,当红四军终于抵达闽西安顿下来,毛泽东给中央写报告,谈起井冈山下山以来的战斗,也感叹道:“沿途都是无党无群众的地方,追兵五团紧随其后,反动民团助长声威,是为我军最困苦的时候。”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杨亚澜、常雪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