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節約糧食的聯名信 中央蘇區機關報《紅色中華》刊影,上圖展示的是第100期頭版。(資料圖片) 1934年3月20日,中央蘇區機關報《紅色中華》刊登了一封聯名信。當時一批從“白區”來蘇區工作的干部,就《紅色中華》提出節省運動的號召,向編輯部去信告知他們具體響應號召的辦法。信是這麼說的: 我們是從白區來的,…【詳細】
無鹽湯 “沒放鹽?”捧起一碗熱騰騰的湯,油星點點漂浮,散發出香氣,然而嘗上一口,卻發覺沒有一絲鹽味。 在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家家戶戶習慣吃“無鹽湯”。“我們做湯不愛放鹽。”寧都本地人往往這樣說,“鹽在碟子裡,吃多少就加多少。” 這一習慣,源於上世紀30年代初的一場“鹽荒”,也同時見証了一…【詳細】
不可忘卻的紀念 圖為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標志性建筑——殘歷碑。每年9月18日,在這裡會舉行“勿忘‘九一八’撞鐘鳴警”儀式,警示人們勿忘國恥。 圖為鞏天民夫人用過的雅馬哈風琴。 今天是九一八事變89周年。每逢這一天,警報、警鐘、鳴笛會在中國許多城市上空響起。14年抵御外侮的烽火中,中華民族完成了…【詳細】
芷江:一座見証抗戰受降的勝利之城 美麗的湘西,舞水河畔,坐落著一個侗族小城。小城山清水秀,風光優雅,舞水河四季清澈見底,河邊古朴的吊腳樓倒映在水中,時不時有小巧的烏篷船劃過,帶起層層波紋。清晨時分,婦人們來到河邊洗汰,傍晚時分,伴著彩霞,漁民們撐船打魚,一派安寧祥和。小城是侗族人民世代居住地,還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抗戰歷史名城。75年前…【詳細】
陝甘寧邊區如何開展司法調解工作 1943年6月,陝甘寧邊區政府發布命令,頒布首個調解法規——《陝甘寧邊區民刑事件調解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要求“各級干部特別是司法干部,應詳細研究,耐心執行,以達減少訴訟,增進人民福利之目的”。經過不懈探索和有力推進,司法調解成為邊區“大調解”工作的領跑者和主力軍,贏得了廣大群眾的稱贊和信…【詳細】
留存“九一八”文物記憶 新華社沈陽9月17日電 題:留存“九一八”文物記憶 新華社記者秦富梁 學生入學入團宣誓、軍人重溫入伍入黨誓詞、慕名參觀的群眾……“九一八”臨近,盡管需要網上預約,位於沈陽柳條湖立交橋西北的“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游客絡繹不絕。 歷史是記憶的生命,文物是記憶的存盤。如何看待那段歷史,應該傳承…【詳細】
孤膽守高地 隻身戰強敵——記志願軍老戰士楊樹柏 新華社天津9月17日電 題:孤膽守高地 隻身戰強敵——記志願軍老戰士楊樹柏 新華社記者李兵峰 “就算扑上來再多、再凶猛的敵人,拼盡全力我也要打退他們,絕不能讓他們輕易佔領高地。”95歲的楊樹柏,回憶起69年前的那場戰斗,仍然血性十足。 端坐在天津市北辰區的農家小院,這名身材消瘦的抗美援朝…【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