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沈陽 電報大樓保衛戰 在沈陽的太原街與中山路交會處西北角,坐落著一座日偽時期的兩層老式拐樓,這便是奉天郵便局舊址,它曾是東北的通信樞紐。 沈陽解放的前一天,這裡曾經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殊死戰斗。敗退的國民黨軍隊企圖炸毀大樓,中共地下黨及地下武裝用生命奮力保衛,為我黨我軍接管沈陽創造了便利條件。 地下黨…【詳細】
“志願軍打到哪裡,我們就跟到哪裡”(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 在吉林通化東昌區環通鄉石棚村北側,東昌區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肅穆庄嚴,蒼鬆翠柏,郁郁蔥蔥。 沿著正門的石階而上,便是陵園內500平方米的紀念廣場,廣場前方建有一面英烈牆,鐫刻著英名錄。 站在廣場中央望去,120余延長米的花崗岩石甬路向上延伸,甬路上方建有高10.25米的烈士紀念碑,碑…【詳細】
臨城干部隨軍南下建功勛 1944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各抗日根據地開始對日偽發起局部攻勢作戰。為從戰略上溝通華北同華中根據地的聯系,八路軍前方總部和北方局決定從太行軍區抽調一支精干的部隊,組成八路軍豫西抗日支隊,迅速渡過黃河,挺進豫西,開辟敵后抗日根據地。太行根據地也相應地抽調一批地方干部組成豫西工作隊,隨軍挺進豫西,…【詳細】
羊皮筏子助力紅軍突破敵人“黃河防線” 1935年10月,紅軍經過兩萬五千裡長征后勝利到達陝北。當時,日本侵略者正在加緊侵略步伐,陰謀策動華北五省“自治”,而國民黨政府卻繼續推行其“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調集幾十萬大軍對陝北蘇區大舉進犯,妄圖乘中央紅軍立足未穩之際,一舉消滅。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窯堡召開政治局會議。會議分析了…【詳細】
八路軍飛狐峪伏擊殲敵 1938年12月17日,八路軍在蔚縣明鋪飛狐峪巧設伏擊,以“平型關戰斗”的方式,重創了日本運輸隊,一舉擊斃了敵指揮官,再次打破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明鋪伏擊戰是八路軍抗戰史上的典型戰例,甚至日軍方面也稱“該戰中八路軍成功地把伏擊戰術運用到了極致”。 1938年12月15日,八路軍一二跂師三…【詳細】
南樂戰役中,八路軍取得了攻堅、打援的雙“豐收” 1945年,八路軍冀魯豫軍區部隊根據中共中央“擴大解放區,縮小淪陷區”的戰略方針,對退縮到中心城鎮及主要交通線上的日偽軍據點繼續發起進攻,取得了一系列勝利,接連收復清豐、內黃、濮陽、朝城等廣大地區。位於冀魯豫區腹地的南樂縣城雖仍為日偽軍所盤踞,但已陷入抗日軍民的重重包圍之中。 在攻佔敵人…【詳細】
焦裕祿精神:心中裝著百姓 一切為了人民 人民公仆焦裕祿。新華社發 在河南鄭州開幕的弘揚焦裕祿精神美術作品巡展上,前來參觀的觀眾絡繹不絕。新華社發 現代評劇《焦裕祿》在河北大廠上演。新華社發 人們都說,九曲黃河,最后一道彎就拐在了蘭考。但大自然並未眷顧這個豫東小縣,內澇、風沙、鹽鹼這“三害”,曾讓蘭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