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貫五率部全殲“二路軍” 抗戰初期,河北省吳橋縣的鄉紳張國基高喊著“寧亡於日,勿亡於共”“日可以不抗,共不可不打”的反共投降論調,拉起了一支約有2000多人的武裝,投靠了國民黨河北省保安司令、“反共摩擦專家”張蔭梧,被張蔭梧收編為“冀察戰區第二路軍”。張國基把他的“二路軍”分駐在吳橋縣的北彭庄、老鴉張、牟家庵一帶,趁八路…【詳細】
蒲閣寨的“擠”敵作戰 1942年,侵華日軍對八路軍晉綏抗日根據地發動多次大規模“掃蕩”,並加緊對抗日根據地進行封鎖、“蠶食”。當年8月,一股日偽軍佔據了蒲閣寨村。 蒲閣寨村位於山西省中北的同蒲路西側、晉綏抗日根據地第六軍分區所轄忻縣以西30公裡處,是連接忻州、靜樂、原平、寧武4縣的交通樞紐,軍事戰略位置十分重…【詳細】
紅二十五軍長征過境平頂山 1934年11月16日,奉中共中央指示,紅二十五軍離開大別山區,實施戰略轉移。經過半月的迂回行軍,紅二十五軍擺脫了敵人的圍追堵截,進入葉縣和魯山縣。在6天左右的時間裡,紅二十五軍指戰員接連取得對敵斗爭的勝利,更積極發動群眾,播撒革命火種,留下了許多令人難忘的革命傳奇。 連破敵軍圍追堵截…【詳細】
雷鋒精神:在平凡中成就不平凡 遼寧省撫順市雷鋒紀念館雷鋒像前,小學生正在參與學雷鋒主題活動。撫順市委宣傳部供圖 撫順供電公司開展“弘揚雷鋒精神,爭做優秀國家電網人”活動。撫順市委宣傳部供圖 撫順市河景俯視圖。撫順市委宣傳部供圖 生命停留在22歲,面帶笑容的雷鋒成為人們心目中永遠的記憶。 在遼寧撫順雷鋒…【詳細】
弘揚老一輩科學家精神 9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指出: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新中國成立以來,廣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國大地上樹立起一座座科技創新的豐碑,也鑄就了獨特的精神氣質。我國科技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報國的科學家前赴后繼、接續奮斗的…【詳細】
十四年艱苦奮斗,挺起民族脊梁 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主干道一曼街上車水馬龍,一幢典型歐洲古典主義風格建筑坐落於此,乳白色樓體正面矗立著6根雄偉的科林斯廊柱,這裡便是東北烈士紀念館。 “紀念館建成於1948年,原本是偽滿洲國哈爾濱警察廳舊址。這條街原名‘石山街’,1946年為了紀念抗日民族女英雄趙一曼而更名‘一曼街…【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