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 >> 黨史頻道 >> 圖書連載 >> 毛主席與東北抗日聯軍
 
圖書簡介  
<< 可歌可泣的詩篇——毛澤東與東北抗日聯軍>>
   毛澤東同志對東北抗日聯軍的斗爭歷來是關懷和重視的,作出過一系列高度評價和重要指示,東北抗日聯軍在極端困難的環境下,自覺執行黨中央的路線和指示、以毛澤東思想指導東北抗日斗爭,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獨特的貢獻。1949年5月14日,毛澤東同志親筆手書:“抗聯干部領導抗聯斗爭及近年參加東北的斗爭是光榮的,此種光榮斗爭歷史應當受到黨的承認和尊重”。
   《可歌可泣的詩篇——毛澤東與東北抗日聯軍》一書是第一部全面系統記述毛澤東與東北抗日聯軍關系的史書,填補了中共黨史、中國革命史特別是抗日戰爭史研究的空白。【目錄】
 
作者簡介
《可歌可泣的詩篇——毛澤東與東北抗日聯軍》
   《可歌可泣的詩篇——毛澤東與東北抗日聯軍》由遼寧社會科學院地方黨史研究所編撰,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
主編:張洪軍
副主編:張萬杰、王惠宇、尚金州
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
章節精選  
毛澤東起草中華蘇維埃《對日戰爭宣言》
   進入1932年,國民黨反動派的“圍剿”有增無減﹔黨內王明“左”傾錯誤愈演愈烈,毛澤東的心情十分沉重,日本帝國主義踐踏中國領土的鐵蹄,更使毛澤東憂心如焚。終於,毛澤東病倒了,不得不來到瑞金東郊的東華山古廟休養,然而就在這時,毛澤東的心裡,依然牽挂著被日本侵略者投入血海火坑的東北。他盡可能地收集資料,了解“九一八”以來東北地區的情況,並在給警衛人員講授政治課時,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東北人民的抗爭作為重要內容。【詳細】
毛澤東為楊靖宇簽發任命書
   在中央檔案館裡,保存著一份珍貴的歷史文獻,這就是1937年12月13日通過的《中共中央政治局關於准備召集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決議》,在這個正式任命楊靖宇為中共中央“七大”准備委員會委員的文件上,留有毛澤東和其他政治局委員的親筆簽名。 1937年12月9日至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延安舉行,受黨中央委托領導東北抗日聯軍的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在會上報告了東北抗日斗爭的情況,對楊靖宇的貢獻和能力作了高度評價。【詳細】
楊靖宇與朱毛紅軍的小冊子
    由於歷史的原因,東北地區的革命力量較為薄弱,武裝斗爭只是在“九一八”后才廣泛展開,經驗極度缺乏。而在這時,由朱德、毛澤東領導的井岡山和中央蘇區斗爭已形成新局面,積累了豐富寶貴的經驗。在領導抗日斗爭的實踐中,東北地區的共產黨人特別注重學習運用朱毛紅軍的經驗,楊靖宇在這方面既是首倡者,又做出了特殊的貢獻。 在聯絡不暢的情況下,東北地區的黨組織和共產黨人,多方設法收集有關朱毛紅軍的資料,經過多方努力,特別是經過地下交通線的努力,一些記載朱毛紅軍歷史和經驗的小冊子相繼傳入東北。對於這些資料,楊靖宇進行了認真的學習研究。【詳細】
陳雲向抗聯介紹毛澤東和長征
    在黨中央、毛澤東與東北抗日聯軍之間,陳雲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中介作用。他在領導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工作期間,為貫徹執行遵義會議以來黨中央政治路線、向東北抗日聯軍宣傳黨中央和毛澤東,做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在黨中央第一代領導集體成員中,唯一直接領導過東北抗日斗爭的就是陳雲。1935年6月,遵照黨中央的決定,陳雲離開長征隊伍,前往上海擔負白區黨組織重建工作,8月奉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之命前往莫斯科。這時,共產國際“七大”已經結束,陳雲出席了青年共產國際(少共國際)“六大”,並與王明、滕代遠(李光)等一起受到斯大林的接見。自1935年10月2日起,陳雲化名史平,正式參加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的工作,擔任代表團監察委員會委員,成為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三名主要負責人之一,排名居於王明之后、康生之前,由於共產國際“七大”已確定了糾正“左”傾錯誤、建立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原則上不再干預各國共產黨自身工作的總方針,王明也已不再參加中共代表團的日常工作,因此陳雲事實上已經掌握了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的領導權。【詳細】
瓦窯堡會議前后毛澤東與抗聯
   進入1935年,世界和中國的局勢都發生了急劇而明顯的變化。日本侵略者不僅在東北繼續屠殺中國人民,而且進一步把魔爪伸向華北。《何(應欽)梅(津美治郎)協定》、《秦(德純)土(肥原賢二)協定》、“廣田(弘毅,日本首相、甲級戰犯,1948年由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處絞刑)三原則”(中國取締一切抗日運動、與日“滿”合作、中日共同防共)……中華民族的確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刻,亡國滅種已經成為擺在每個中國人面前的現實威脅。【詳細】
《論持久戰》在抗聯
    在毛澤東的著作中,對東北抗日斗爭最具有指導意義、對東北抗日聯軍影響最大的,首推《論持久戰》。周保中曾把《論持久戰》譽為“東北黨和抗日聯軍了解抗戰形勢、政策和戰略戰術的指路明燈”。 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毛澤東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發表《論持久戰》的講演。批駁“亡國論”和“速勝論”,全面分析中日兩國基本國情,規劃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基本藍圖,指出:“中日戰爭既然是持久戰,最后勝利又將是屬於中國的,那末,就可以合理的設想,這種持久戰,將具體地表現於三個階段之中。第一個階段,是敵之戰略進攻,我之戰略防御的時期。第二個階段,是敵之戰略保守,我之准備反攻的時期。第三個階段,是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詳細】
我要評論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8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