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共產黨有辦法”——發展城鄉物資交流的政策、舉措
七大城市工商局長會議后,面向農村廣泛開展城鄉物資交流成為工商業調整過程中的主流方向,大規模的城鄉物資交流運動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起來。中共中央、中財委以及各地制訂並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舉措。面對當時的困境,陳雲和中財委從容地表示:“不要緊,有辦法的,有文章可做。”
1.國營商業機構作主導,構建縣鄉商業據點。新中國成立初期,國營商業機構主要職責是加強對市場的領導,調劑供求,穩定物價,輔助人民合作事業。為了大力收購土產,中央首先要求各地對國營商業系統進行一次檢查,糾正過去工作中存在的缺點,建立和鞏固必要的經營管理制度,加強貿易工作干部的政策教育,提倡執行任務的自覺性,號召大家精通業務,學會做生意,提出“為人民作好生意是光榮的”口號。
在具體做法上,陳雲提出:“在全國選五百至七百個縣設立國營貿易機構,再在每個縣內找四五個鎮子,設立代理店。”(《陳雲文集》第2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年版,第123頁。)他還要求國營商業機構“亦須開展在中小城市的工作,與合作社相結合,在鄉村中建立某些據點,以免一有風吹草動,貨幣便從鄉村卷回城市”。(《陳雲文集》第2卷,第151頁。)於是,國營商業機構在各地紛紛設立農副土特產公司,供銷合作社普遍設立農副土特產品收購門市部,並積極研究和掌握大宗農副土特產品的流通規律,以經濟路線為主來調撥物資,千方百計恢復和開辟購銷路線。與此同時,中央還要求國營商業機構切實負起責任來,維持好農產品的價格,保持農民生產的正當利潤,防止私商壓低價格,損害農民的利益。
據不完全統計,1951年,國營貿易公司即從農村收購供應城市糧食達50余億斤,棉花600余萬擔,還有94萬多斤鮮蛋,51萬擔茶葉以及其他數額巨大的農副土特產品。與此同時,遍布於廣大農村和集鎮的供銷合作社又以適當的價格,收購農民的農副土特產品,還採取了訂立“預購合同”、“結合合同”等形式,幫助收購農民的農副土特產品。
2.制訂優惠政策,鼓勵、歡迎私商游資下鄉。在發揮國營商業機構領導作用的同時,中央還積極鼓勵私商下鄉收購土產。陳雲在中共七屆三次會議上提出:“農村是很分散的,我們的國家又這樣大,生產方式是零零碎碎的小生產,東西是在一家一戶的,城鄉物資交流單靠我們的貿易公司不行,這樣會害了農民。”毛澤東也認為這樣會“害了共產黨,害了人民政府”。(《陳雲文選》第2卷,第94頁。)
為此,中財委於1950年7月5日向各地發出了《關於土產經營問題的指示》,明確規定:“今后國家隻應經營主要土產和大部出口品,因此土產讓出廣大市場給私商經營。各地必須大力組織與鼓勵私商經營土產,使現在集中於城市的游資到鄉村去,應召集大、中城市的土產商座談會,組織私商下鄉,並教育說服小城鎮的干部要歡迎私商下鄉。”
1950年7月6日,陳雲同薄一波聯名給毛澤東和中共中央寫報告,闡述允許私商經營土產的必要性:“物價穩定后,過去集中城市的商業游資,找不到出路,轉向股票及進口物資投機。擬今后組織他們向農村收購糧食、棉花、土產品,幫助他們打開出路”,“組織游資下鄉,收購土產,對於解決城市公私關系,解決農民出售土產品的要求,鞏固物價的繼續穩定,均屬十分必要”。(《陳雲文集》第2卷,第150頁。)
此外,陳雲還提出給予私商與國營商業機構及合作社同樣的方便,“要適當地減免稅收及減低運費,簡化手續,以便於土產暢流和銷售”(《陳雲文集》第2卷,第151頁。)。正是由於採取了上述政策,廣大私商積極參與城鄉物資交流,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陳雲及中財委還認為,收購農產品在價格方面應該照顧到三方面的利益:必須消費者能接受,私商販運能得到正當利潤,同時要照顧到農民的利益。在這三方面的利益中,主要要保護農民的利益。但如果隻強調對農民有利,雖然是對的,但又是片面的,中財委的《指示》指出:“今后各地必須做到對販運者有利可圖,這是組織私商下鄉的關鍵”,認為隻有這一步做到了,才能把私商的財力運用起來,給農民的土產找到出路,才是保護了農民的最大利益。
3.擬訂合理的工農業產品比價。農產品價格過高,會促使城市居民生活費用高漲,增加工業的生產成本﹔農產品價格過低,又會降低農民收入,使農民的生產情緒受到打擊,從而限制工業的發展、縮小工業品的市場。擬訂合理的工農業產品交換比價,是發展城鄉物資交流和國內貿易的決定性環節。本期文獻中《華北局關於華北工農業情況和意見的綜合報告》專門探討了這個問題。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有的地方,如綏遠省就比較成功地解決了工農業產品價格差額問題,農民滿意,認為“共產黨有辦法”。但也有一些地方工農業產品價格差額卻不斷增大。在太原市,戰前200市斤小米可買一匹洋布,1949年12月升至280市斤小米買一匹洋布,而1950年9月則需320市斤小米。這種結果引起農民極大不滿。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1950年9月19日,華北局向毛澤東和中央提出了具體建議:(1)國營商店應依照高於市價的牌價大力收購糧棉﹔(2)動員各級合作社、私商有計劃地收購糧棉﹔(3)組織工業品下鄉,相應完成回籠貨幣的任務﹔(4)適當降低某些工業品的價格,加速商品與資金的流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