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體悟鄧小平論旅游的戰略思考

■杜一力
2012年11月27日15:4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四、鄧小平論旅游的深刻之處在於論的是旅游,考慮的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全局,體現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實質。

旅游行業的人對兩個問題很好奇:一是鄧小平這位戎馬半生的革命領導人,為什麼會這麼了解產生在比較發達國家的旅游業的趨勢和規律?二是他為什麼會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這樣一個關鍵時期,花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密集而且大力度地推進中國旅游發展?通過梳理《鄧小平年譜》中對鄧小平1977—1979年這幾年所關注的問題的史實記載,我們的理解漸次加深,認識也逐步清晰。

——與鄧小平的國際視野和貼近實際密切相關。

1975年5月鄧小平出訪法國,在與法國總理雅克•希拉克的會談中交談了兩國的經濟合作和貿易平衡問題。在出訪中他還參觀了凡爾賽宮、巴黎郊區比尼村農場、裡昂工業區、普羅旺斯等,這些考察讓鄧小平對當時國際旅游業的發展狀態具有了實感。1977年到1979年這段時間,鄧小平頻繁出訪,對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日本、美國等國的訪問,對他探索中國現代化道路的具體思考很有幫助。其中新加坡的旅游業和外貿發展給鄧小平特別深的啟示:當時新加坡每年吸引200萬國外游客,旅游收入10億美元,鄧小平由此對中國發展旅游業的潛力有了底。那之后的一段時間,新加坡成為中國旅游業學習的對象,我們請新加坡副總理吳慶瑞做中國的旅游顧問達10年之久,與此很有關系。那段時間,鄧小平也頻繁地接見華裔科學家、華僑和外國企業家,直接聽取他們對中國現代化發展的意見建議,其中對旅游業的建議很多。鄧小平最早談旅游問題是1977年11月17日與廣東省委負責同志的談話,他明確說:“有位華僑對旅游事業提了很多意見”,“中國把旅游事業搞好,隨便就能掙二三十億外匯。” (參見《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上),第238頁。)這些建議有助於鄧小平形成旅游業發展思路。

——與鄧小平改革開放的總體設計密切相關。

鄧小平第二次復出工作的時候,強烈地感覺到中國和世界發展的差距。1975年8月18日在國務院討論國家計委《關於加快工業發展的若干問題》時,他提出整頓經濟、引進新技術新設備擴大進出口的發展思路。1975年8月23日會見美國國會議員團時,他介紹了中國經濟發展的長遠計劃,明確承認我們同美國、西歐、日本經濟發展的差距,強調自力更生不意味著閉關自守,不意味著保守主義。會見美國國會議員團和9月20日會見英國首相愛德華•希思時,他都明確說我們要學習、吸收世界上的一切先進技術。粉碎“四人幫”、結束“文化大革命”后,鄧小平恢復工作,他的改革開放總思路迅速形成。其中承認落后——吸收先進——開放引進——尋求外匯——突出抓外貿和旅游,這個工作思路的內在聯系清晰可見。中國有豐厚的旅游資源,“旅游賺錢多,來得快,沒有還不起外債的問題”(《鄧小平論旅游》,第1頁。),鄧小平特別重視,有意讓旅游業率先突破。而且旅游業的開放性,通過開放航線和旅游,也有利於打開同國外的商務關系。鄧小平指示我們“研究一個綜合方案,把美國這個門打開”(《鄧小平論旅游》,第2頁。)﹔提出同意泛美航空公司做我國旅行社的代理,同意對方在我國建五千個床位的飯店﹔在民航和旅游局提交的工作方案上批示,航線對等的問題上我們條件差可以保留對等權。在對國務院負責同志談工作時說:“搞旅游業要把旅館蓋起來。下決心要快,第一批可以找僑資、外資,然后自己發展。”(《鄧小平論旅游》,第6頁。)一系列措施的實施有膽有識、雷厲風行,推動中國旅游業開放快行、迅速發展。由此中國旅游業形成了代理、外聯和接待的內外結合體制,民航和旅游企業率先引進了外資﹔建設了一批經典的中外合資、合作的旅游飯店,引進品牌經營、標准化管理、總經理負責制等一系列管理制度,造就了中國飯店業的高起點、市場化機制和國際化運作的行業特點。旅游業作為改革開放的先導性行業,因為鄧小平的推動,站到了改革開放的前沿。

(責編:孫琳、趙晶)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鄧小平紀念網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