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文獻》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摘要]國家旅游局先后三次整理發掘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關於旅游業發展的論述,每一次整理都是一次深入的學習,每次學習都增加了對鄧小平論旅游深刻內涵的理解。鄧小平論旅游最根本之處在於倡導發展旅游業並為中國旅游產業定性、定方向、定目標﹔最不易之處在於具體論及到旅游產業自身規律中幾乎所有主要問題,是一個系統的旅游經濟思想﹔最感人之處是無處不在的對旅游人的激勵和對祖國山河的無比熱愛﹔其深刻之處在於論述的是旅游,考慮的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全局,體現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實質。在當前建設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過程中,鄧小平“旅游事業大有文章可做”的激勵和千方百計探索創新發展的經驗,是他留給我們的永遠的精神遺產。
[關鍵詞]鄧小平﹔旅游﹔改革開放﹔國民經濟發展戰略
在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進程中,重溫鄧小平關於旅游的重要論述,很有現實意義。
國家旅游局先后三次整理發掘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關於旅游業發展的論述。第一次是1990年,為紀念改革開放10周年,全國各行業都進行10年成就總結,中國旅游業的發展歷程注定所有關於旅游業的歷史描述都要從鄧小平對旅游業的論述開始。因為此前中國旅游業呈五“無”狀態:無概念、無市場、無規模、無目標、無政策。對鄧小平首先提出的要抓旅游業的要求,當時從事旅游業的同志耳熟能詳:搞現代化要抓兩油(游)——石油和旅游﹔到本世紀末旅游創匯100億。但這些內容多是道聽途說,為把口耳相傳的指示搞准確,我們深入搜集資料,精心整理后上報,通過中央文獻研究室的審核,得到當時小平同志辦公室的批准,於1990年在《中國改革全書——旅游卷》發表,並隨后在《中國旅游報》全文轉載。同時發表的還有當時另外幾位中央領導同志關於旅游業的論述。第二次是2000年,以國家旅游局1990年整理的資料為基礎,中央文獻研究室全面收集資料,深入研究審定,最后由中央文獻研究室和國家旅游局共同出版了比較系統地反映鄧小平論述旅游的歷史文獻——《鄧小平論旅游》。該書收錄了鄧小平1978年10月至1979年7月集中論及旅游的五次講話、六幅題詞和九幅照片。2000年3月28日在人民大會堂召開了該書出版發行座談會。次日《人民日報》發表了《向世界旅游強國奮進——寫在〈鄧小平論旅游〉出版之際》的評論員文章。第三次整理,是當前我們正在做的。依據中央文獻研究室2004年編輯出版的《鄧小平年譜》,我們系統梳理鄧小平從1977年到1986年10年間涉及到旅游業發展的32次談話,進行研究和學習。這32次談話如線串珠,更全面、系統地反映了鄧小平對旅游經濟的一貫思想。作為一位文獻整理的參與者和旅游工作者,每一次整理都是一次深入的學習,每次學習都增加了對鄧小平論旅游深刻內涵的理解和發自內心的敬佩。
一、鄧小平論旅游最根本之處在於倡導發展旅游業並為中國旅游產業定性、定方向、定目標。
1977年之前,中國沒有把旅游當作經濟產業。鄧小平是黨和國家領導人中提出旅游業產業屬性的第一人。他把輕工業、手工業、補償貿易、旅游業並列,要求放到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中來發展,指出“民航旅游這兩個行業很值得搞”﹔“搞旅游要千方百計增加收入。既然搞這個行業,就要看怎樣有利可圖”﹔“要抓利潤,利潤不是帥也是將嘛”﹔“旅游這個行業要變成綜合性行業”﹔“旅游事業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旅游業賺錢多,來得快,沒有還不起外債的問題,為什麼不能大搞呢?”(參見《鄧小平論旅游》,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年版,第1、4、5頁。)在同民航總局和旅行游覽事業管理總局的負責人系統談旅游和后來與工商界人士談經濟時,鄧小平兩次提出了著名的百億美元目標要求:“你們搞業務的人要仔細研究一下。同外國人做生意,要好好算算賬。一個旅行者花費一千美元,一年接待一千萬旅行者,就可以賺一百億美元,就算接待一半,也可以賺五十億美元。要力爭本世紀末達到這個創匯目標。”同時提出落實要求:“以發展旅游為中心,搞一個綜合方案報中央。”(《鄧小平論旅游》,第2、3頁。)鄧小平的這個要求成為中國旅游業的第一個發展目標,它改變了旅游部門的機構性質,造就了一個充滿活力的新興產業。1996年,中國旅游業提前完成了鄧小平提出的在本世紀實現100億美元的創匯目標。旅游業普遍感念的一句話是,沒有鄧小平就沒有中國旅游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