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中國記者與《豫災實錄》——電影《一九四二》之外的故事

張刃
2012年12月18日13:35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張高峰 1988年在天津家中。

  1943年2月1日重慶《大公報》刊登的《豫災實錄》。

  

  電影《一九四二》熱映,使人們對70年前那場幾乎被人遺忘,但卻餓死幾百萬人,殃及三千萬人的災難有了一個直觀的了解。同時,也知道了有一個美國記者白修德,曾經到災區採訪,披露了災情。事實上,當年報道豫災,中國記者並未缺席,並且是走在美國記者前面的。

  記者的良知與職責

  1942年冬,古城西安。一群群鳩形鵠面的災民流落街頭,衣食無著。他們中有人不時地向過往行人伸出枯瘦的手臂,乞求著施舍﹔有人無聲地蜷曲在路旁,忍受著寒冬的侵襲。

  人流中,一位年輕人,關注地審視著眼前這淒慘的景象,他想弄明白,這些人從哪兒來?為什麼淪落到如此境地?

  他叫張高峰,24歲,《大公報》派赴中原的戰地記者。他從重慶經陝西去河南,在西安街頭看到了這一幕。經過採訪,他了解到,那些災民都是來自河南,河南遭遇了罕見的大災。

  張高峰繼續東行,隴海路上,西行列車載著成千上萬的河南災民逃往陝西,男女老少堆得像人山一樣,“沿途遺棄子女者時有所聞,失足斃命更為常事。”

  車到洛陽,車站內外擠滿了災民,卻苦於領不到蓋了賑濟委員會圖章的白布條而無法上車。他們偷偷地鑽進月台,不論什麼車,先爬上去再說,不幸遇到路警,挨上幾木棍或巴掌,就苦著臉退出來。因此,許多親人常常被沖散,又遭到骨肉離散之苦。一位年輕人哭泣著對張高峰說:“先生,我娘與老婆都上了車,巡警不准我進站,眼看那火車要開了,誰領著她們要飯哪!老爺,你給我說說情吧!”張高峰同情地領著他到“難民登記站”去向負責人交涉,不料卻跟來了同樣情形的三十多人,有人甚至拿出鈔票來“行賄”,希望也能夠被領著上車。張高峰阻止了他們,更謝絕了那誠心誠意的“賄賂”,一個人到裡面詢問詳情。“那裡圍滿了幾百人,兩張破桌子,三位先生一面罵一面蓋圖章,警察的一根柳條不停地敲打災民。我擠不進那重重人群,也無法回答那三十位災胞,便從另一條路慚愧地溜走了。”

  洛陽街頭的景象同樣慘不忍睹,“蒼老而無生氣的乞丐群像蜜蜂一樣的嗡嗡響,‘老爺,救救我吧!餓得慌啊!’他們伸出來的手,盡是一根根的血管,你再看他們的全身,會誤以為是一張生理骨干挂圖。‘老爺,五天沒有吃東西啦!’他們的體力跟不上吃飽了的人,一個個邁著踉蹌的步子,叫不應,哭無淚,無聲無響地餓斃街頭。”

  從洛陽開始,張高峰先后到臨汝、寶豐、葉縣、魯山、許昌、西華、淮陽等地採訪,了解到當年從春到秋,河南全省旱災、蝗災、澇災、風災、雹災、霜災等接踵而至,加之1938年花園口黃河決口造成的水災遺患,河南已是赤地千裡,餓殍遍野,甚至出現了狗吃人,人吃人的慘劇,簡直成了“人間地獄”。而政府當局卻謊報災情,不顧災民死活,依舊征糧、征兵、征稅,逼得河南百姓走投無路,甚至有災民把妻子、女兒賣到“人肉市場”,換取一點維持生命的糧食……記者的良知與職責,使他下決心把河南災情如實報道出去,為三千萬河南百姓請命。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