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情傾山東 功著人民——紀念譚啟龍同志誕辰100周年

□中共山東省委黨史研究室
2013年01月03日10:13   來源:大眾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1月3日,是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原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共山東省委原第一書記譚啟龍同志誕辰100周年。譚啟龍同志在山東戰斗、工作了19年,為山東人民解放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今天,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深切緬懷他為山東解放和建設事業建立的卓越功勛,弘揚和學習他堅定信念、奉獻人民的崇高精神,激勵全省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加快推進經濟文化強省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譚啟龍同志1913年1月出生於江西省永新縣象形鄉黃塘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28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並參加革命工作,1933年3月轉為中共黨員。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曾先后領導永新縣、湘贛省少先隊,參加打土豪、分田地、反“圍剿”斗爭,並參與領導湘鄂贛蘇區三年游擊戰爭,確保了湘鄂贛蘇區紅旗不倒,為新四軍的創建保留了一支骨干力量。抗日戰爭時期,他先后轉戰贛東北、蘇皖、皖南、浙東地區,領導創建了浙東抗日根據地。解放戰爭時期,他歷任新四軍、山東野戰軍、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政委,渡江先遣縱隊政委,第三野戰軍第七兵團政委等職,率部參加了宿北、魯南、萊蕪、孟良崮、魯西南、豫東等重大戰役,並為渡江作戰、解放浙江作出了很大貢獻。新中國成立后,他先后擔任中共浙江省委副書記、書記,中共山東省委第二書記、第一書記,中共福建省委副書記,中共浙江、青海、四川省委第一書記等職,為這些地區的穩定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1982年,他率先向中共中央提出從省委第一書記位置上退下來,受到黨中央“高風亮節、見高識遠”的高度評價。譚啟龍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第八、九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第十、十一、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委員。1985年、1987年當選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他一生兩度到山東工作,並於退休后選擇到山東定居,直到2003年1月逝世。

一、馳騁齊魯 投身人民解放事業

解放戰爭時期,譚啟龍同志歷任新四軍、山東野戰軍、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政委等職。他率部參加了魯南、萊蕪、孟良崮、魯西南等重大戰役,為山東人民解放事業建立了卓越功勛。

1945年11月10日,中共中央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根據中共中央指示,將北撤至蘇北漣水的蘇浙軍區第二縱隊(即譚啟龍領導的浙東縱隊)、第四縱隊和蘇中軍區教導旅合編為新四軍第一縱隊,劃歸山東野戰軍建制。葉飛任縱隊司令員,賴傳珠任政治委員,譚啟龍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一縱組建后,即奉命北上山東。縱隊指戰員初到山東,面臨新的環境、新的形勢任務,思想上存在諸多不適應,政治思想工作亟需加強,如:縱隊指戰員都是南方人,在飲食生活上不習慣﹔一縱由三支兄弟部隊合編而成,存在加強團結、相互協調的問題﹔從抗戰勝利后一度短暫和平時期轉向全面內戰進行自衛戰爭,從抗日戰爭時期以游擊戰為主轉向大兵團運動戰,需要做思想轉變工作﹔部隊初到山東階段打了幾個得不償失的消耗戰,又得不到補充,部隊情緒波動較大﹔等等。在這些轉折或關鍵時刻,作為縱隊政治工作干部,譚啟龍能夠清醒地掌握部隊干部戰士的思想脈搏,及時進行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使部隊保持了旺盛的斗志和堅強的戰斗力。

1946年2月下旬至5月底,山東解放區各部隊掀起了“百日練兵”運動。運動以政治練兵為主,譚啟龍圍繞戰爭與和平問題,在一縱開展了形勢與任務的教育,並在干部中重點解決了由游擊戰到運動戰,由敵后抗戰到對付國民黨的內戰,由小規模作戰到大兵團作戰三個戰略思想的轉變問題。通過“百日練兵”,部隊砥礪了革命斗志,提高了軍事技術、戰術水平,加強了組織紀律性,為自衛戰爭做好了准備。

1946年9月,中共中央調賴傳珠到東北工作,葉飛兼任政治委員,譚啟龍成為葉飛全面領導的第一助手。葉飛雷厲風行、令人敬畏,譚啟龍則謙虛謹慎、穩重敦厚,二人配合默契,使全縱上下團結一致,萬眾一心,士氣高昂,在重大戰役中完成了一個又一個艱險的作戰任務。

宿北戰役是山東、華中兩支野戰軍會合后迎來的第一個大勝仗,也是運用大兵團運動戰成熟的標志。葉飛、譚啟龍率領一縱與兄弟部隊密切配合,以局部服從整體、敢於犧牲自己的精神,打出了風格,作出了表率,同時也磨礪了部隊的戰斗意志。魯南戰役中,一縱與陶勇指揮的第一師組成左縱隊,勝利完成了殲滅敵第一六九旅及第一快速縱隊的任務,並攻克齊村、棗庄,為整個戰役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萊蕪戰役中,一縱(此時已改編為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英勇奮戰兩晝夜,單獨把李仙洲集團兩個軍鉗制在萊蕪,奠定了戰役勝利的基礎。后來粟裕在總結報告中強調指出:“在各縱的配合上說,一縱打的最吃力,雖然繳獲不大,但在整個戰役中起了決定作用,應算第一功。”孟良崮戰役中,一縱出色完成了穿插分割以及圍殲、阻援等艱巨的作戰任務,對整個戰役獲取全勝起了重要作用。譚啟龍親率一縱主力在敵整編二十五師與整編七十四師結合部楔入敵縱深,完成了對敵軍的分割圍殲任務。這次戰役的勝利,基本粉碎了國民黨對山東的重點進攻,極大地震動了國民黨軍內部,鼓舞了全國人民的勝利信心。魯西南戰役中,一縱與四縱配合,先后攻克費縣城,收復嶧縣、棗庄,並進攻滕縣、鄒縣,完成了牽制敵人、策應劉鄧大軍進軍中原的任務。每次戰役任務確定后,譚啟龍都要根據縱隊擔負任務的困難程度、敵人特點、敵人戰斗力以及縱隊具體情況進行周密細致的研究,進行宣傳鼓動和戰前動員。一旦戰役打響,他即領導電台人員集中精力掌握戰役進展情況,實時監聽敵人動向,並及時向葉飛報告,協助其研究決策,指揮作戰。

1947年7月,一、四縱隊遭敵重兵包圍,在粉碎敵軍圍追、堵截,戰勝各種艱難險阻中,譚啟龍注重團結兄弟縱隊,積極支持和配合葉飛進行軍事指揮,並協助葉飛領導全縱政工干部積極進行政治思想工作,穩定了廣大干部戰士的思想情緒,最終勝利突圍,進至魯西南。1947年9月初,華東野戰軍司令員陳毅、副司令員粟裕率六、十縱隊南渡黃河,進入魯西南,與先期到達的一、三、四、八縱隊和特種兵縱隊組成外線兵團,葉飛擔任兵團副司令員,譚啟龍升任第一縱隊政治委員。外線兵團成立后,即發起沙土集戰役,扭轉了解放軍在魯西南的被動局面,為其向豫皖蘇進軍打開了通路。1947年9月下旬,譚啟龍率部挺進豫皖蘇地區,離開山東。1949年4月,譚啟龍奉華東局命令,在安徽接受山東南下干部8000余人,並率領前往開辟浙江新區,於浙江解放第三天即到達杭州,旋即展開工作。這些南下干部成為全面接管、建立浙江省縣以上黨政機構的重要骨干力量。

(責編:張湘憶、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