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精心策劃的多次進攻戰,毫無進展,且碰得頭破血流,傷亡很大,於是又提議開會,硬著頭皮回到談判桌前。戰場上碰釘子,談判桌上說不通,美方又提出一個歪理,說他們有“海空優勢”,應該得到補償。我方代表微微一笑,根本不予理睬。
交換戰俘問題也是雙方爭論的主要問題之一。由於美軍在仁川登陸,朝鮮半島南端的人民軍不得不進行戰略撤退,從而遭受重大損失,很多人被俘。美方憑這點大耍花招,提出一對一的遣返原則。這樣他們就可以扣下一些戰俘留在韓國或送往台灣。針對美方的詭計,我方提出全部遣返原則。
聽了喬冠華的介紹后,我們對朝鮮戰爭當時的狀況和停戰談判有了全盤的了解和認識。我方談判代表團有位關處長,也向記者團作了補充報告,他還邀請了開城文史館的專家,向記者們介紹開城的歷史。
在培訓和參觀期間,我還了解到談判中許多有趣的細節。在談判桌上,有時雙方沒有話可說,就對著吸煙。他們的煙吸完,就伸手越過“中線”,拿我方人員的煙抽,結束時隨手把我方人員剩下的煙也拿走了,恐怕這也是談判史上特殊的景觀了。有時談判雙方相對無言,我方就提議休會,第二天照舊。有時剛坐下,雙方均不發言就宣布散會。
1952年3月下旬至4月初,第二項議程的小組委員會在限修機場和中立國提名兩個問題上陷入僵局。會議開到4月11日,美方談判代表哈裡遜採取了“到會即提休會”的辦法,以阻撓談判的正常進行。每天,哈裡遜夾著文件包懶洋洋地步入帳篷,不等坐穩便急切“建議休會”,並起身退出會場。有時隻開兩分鐘的會議,后來越來越短,最短的隻有25秒鐘。在國際性會議中,哈裡遜創造了25秒鐘會議的“世界紀錄”。
1952年5月22日,哈裡遜接替喬埃成為美方停戰談判首席代表,他又拉開了“逃會”的序幕。6月7日,談判會議正在進行的時候,哈裡遜提議休會3天,到6月11日復會。南日將軍當即建議6月8日繼續開會,哈裡遜則說:“6月8日你方盡可到會,但我方將不出席。”說完起身離開會場。中朝方面稱這種行為為“逃會”。
6月17日哈裡遜第二次“逃會”,27日第三次“逃會”。7月13日以后,美方連續單方面宣布休會7天,“逃會”升級。9月28日,美方又在戰俘遣返問題上設置障礙,並單方面宣布休會10天,“逃會”再次升級。10月8日,美方又單方面宣布無限期休會,使談判陷入破裂的邊緣。
在參觀中,我們也發現了許多有意思的現象。談判的棚子就搭在路邊,有兩個朝南的大門。西門由我方出入,由朝鮮人民軍站崗﹔東門由對方出入,由美軍站崗。美國兵頭戴白盔帽,腰佩手槍,背手而立。這些美國兵見記者團有女同志,又聳肩,又擠眉弄眼,流裡流氣的。
西門裡一位人民軍軍官,見到我們帶大批穿便衣的,有的還帶著相機,知道是記者團的,就向我們敬禮,和我們握手,連連說:“大家辛苦了。”一口地道的漢語,令我們很奇怪,問他怎麼會說這麼標准的漢語,他笑著說:“我原來是晉察冀軍區的。”
開城城外的原談判地點來鳳庄是一座東方式庭院,花草樹木,古典幽雅,庭柱上有漢字楹聯。可惜年代久遠,記不清它的內容了。接著,我們又去了開城的南門樓。這裡年久失修,但一口大鐘令人駐足,它已有六七百年的歷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