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抗美援朝戰地記者追憶:板門店停戰談判採訪

■ 羅昆禾
2013年01月10日09:3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為配合談判,六七月間,志願軍在全線發起多次反擊,取得很大勝利。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害怕志願軍乘勝前進,終於同意停戰。得知談判結束的消息時,全軍振奮,我們記者團的人也都興奮得跳了起來,終於等來了這一天!

7月26日晚,也就是停戰協定簽字的前一天晚上,中朝方面的工作人員奇跡般地建起了一座具有朝鮮民族特色的木結構大廳。

7月27日8點,我們記者團乘車到達板門店。雙方正在簡易平房裡舉行談判,東邊草地上停著一架直升機。我們轉了一圈便出了大門。

美、英等國記者也同時到達。他們一下車,有的聊天,有的用報紙折成帽子遮 陽。隊伍中有兩個特別記者:一個是英國共產黨派來的阿蘭·魏寧頓,一個是法國《人道報》的記者貝卻迪。在談判桌上談到遣俘問題時,美方千方百計想知道被朝鮮人民軍俘虜的美軍師長威廉·迪安將軍是否死了。迪安是美軍二十四師師長,在組織隊伍突圍時被朝鮮人民軍俘虜。他是朝鮮戰場上唯一被俘的美國將軍。

這天,阿蘭·魏寧頓奉命向美方記者透露“迪安活著,身體很好”的信息,其中一個美國記者立即向他的報社發出了隻有四個字的急電:“迪安活著。”

美國首席談判代表哈裡遜,天天坐直升機來往於汶山與板門店之間。停戰協定生效后,我們聽說美軍在板門店南邊隱蔽了一支突擊隊。一旦哈裡遜被扣留,突擊隊就馬上來營救。

上午10點,雙方首席談判代表在板門店大棚內簽字。彭德懷司令員來到開城,在停戰協定上簽了字,並出席了慶祝大會。他在會上作了即席講話,最后以堅定的口吻說:“隻要緊緊依靠中朝兩國人民,執行毛主席的軍事路線,任何敵人都是可以打敗的。”

停戰協定在簽字12小時后生效。晚9點多,我們在高處向東南遙望。晚10點,板門店上空那兩道探照燈光柱(表示談判區)驟然熄滅。第二天,空中的兩個船形的大氣球也不見了。泄了氣的氣球像兩塊大帆布鋪在板門店大棚外的草地上。三年戰爭真的停止了,和平來臨了!

當年記者團的記者有的后來又去板門店參觀,回來后告訴我,那座簽字大廳連同當年談判的會場已成為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紀念場所。在朝鮮停戰后的一段時間內,板門店仍作為停戰委員會開會的場所。朝鮮停戰后,朝鮮北南雙方在這個直徑大約為800米的“聯合安全區”內,建起了24座建筑物。北側建筑了“板門閣”“統一閣”,南側建有“自由之家”“和平之家”,分別作為北、南雙方聯絡機構所在地和對話場所。不少朝鮮北南雙方的會談也都曾在這裡舉行。“聯合安全區”實際上橫跨在南北軍事分界線上,而軍事停戰委員會場內的那張談判桌剛好位於這條線的正中位置。在軍事分界線上,還建有7幢天藍色的簡易木板房,這是根據停戰協定建立的軍事停戰委員會的會議廳和中立國監察委員會的工作場所。軍事停戰委員會的會議廳內,一條長桌位居正中,開會時雙方代表各坐一側。房子外面,朝鮮與美國、韓國警衛人員隔著一條5厘米高的水泥線——軍事分界線相視而立,雙方均不得越過一步。南北軍事分界線全長241公裡,共有1291個黃色的界標。向著韓國方向的界標上面用英文和韓文書寫,而向著朝鮮一面的則用朝文和中文書寫。根據規定,軍事分界線兩邊各2000米為非軍事區,以避免雙方發生摩擦。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