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家店圍殲戰,黃新廷、王尚榮殺敵在前,羅元發、頓星雲、郭鵬、張賢約立戰功
1947年7月31日,中央軍委決定,西北野戰兵團正式定名為西北野戰軍,彭德懷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8月初,晉綏軍區第三縱隊由晉入陝撥歸西北野戰軍建制。這時,西北野戰軍進入發展時期,總人數達4.5萬人。此時,我軍已轉入戰略進攻。西北野戰軍於8月6日發起榆林戰役,調動了國民黨軍胡宗南部10個旅北上增援。榆林撤圍后,西北野戰軍在8月16日除以一部兵力掩護后方機關東渡黃河外,主力集結於榆林東南、米脂縣沙家店西北地區隱蔽待機。此時,胡宗南判斷解放軍主力將東渡黃河避戰,遂令整編第二十九軍率5個旅向葭縣方向疾進﹔令整編第三十六師兩個旅自榆林經歸德堡南下,企圖分路合擊,消滅解放軍於葭縣西北地區。17日,劉戡部進至吉征店以南地區﹔整三十六師分前后兩個梯隊,向沙家店以東烏龍鋪前進。彭德懷決心以一部鉗制劉戡5個旅,以主力乘整三十六師孤軍冒進,側翼暴露,兵力分散的有利時機,將其消滅於沙家店地區。18日上午,解放軍第三縱隊及綏德軍分區兩個團,在烏龍鋪以北與敵整編三十六師前鋒第一二三旅接觸。解放軍主力在常高山附近向整三十六師主力展開攻擊。后因迂回部隊未能及時趕到,又遇大雨,殲擊未成。至19日晚,敵整三十六師前鋒和主力匯集,縮踞沙家店至常高山一帶地區。20日拂曉,解放軍主力黃新廷第三五八旅、王尚榮獨立第一旅、郭鵬第三五九旅、頓星雲獨立第四旅、張賢約新編第四旅、羅元發教導旅再次發起攻擊,將整編三十六師主力和前鋒分割包圍,激戰至黃昏,全殲胡宗南最精銳的三大主力之一整編第三十六師6000余人,生俘胡宗南“四大金剛”之一的第一二三旅旅長劉子奇。
戰后,毛澤東說:“沙家店這一仗確實打得好,對西北戰局有決定意義,最困難時期已經過去了。”
9月中旬,西北野戰軍進行了岔口戰役,殲國民黨軍整編第一、第二十九軍各一部共4000余人。至此,解放軍打退了國民黨軍在西北的重點進攻。9月20日,由警備第一、第三旅和騎兵第六師組成西北野戰軍第四縱隊,王世泰任司令員,張仲良任政治委員。其中警備第三旅,是保衛陝甘寧邊區的骨干部隊,有八路軍第三八五旅的老底子,戰斗力強,被稱為標准的“御林軍”。第四縱隊於9月25日至10月21日,會同第二縱隊進行黃龍戰役。之后,第二縱隊入晉南,隨后又會同晉冀魯豫軍區第八縱隊進行運城戰役。在此期間,西北野戰軍主力發起延清戰役,殲國民黨軍1.5萬余人。10月11日,由教導旅、新編第四旅組成西北野戰軍第六縱隊,羅元發任司令員,徐立清任政治委員。至此,西北野戰軍進入壯大時期,已發展到5個縱隊和1個直屬山炮營,共7.5萬人。
宜瓦戰役,王尚榮、黃新廷威猛殺敵,羅元發、張賢約助攻給力,郭鵬、頓星雲、楊秀山長途進擊,大捷空前
1948年2月22日至3月3日,西北野戰軍集中5個縱隊發起宜(川)瓦(子街)戰役。24日,許光達第三縱隊和羅元發第六縱隊將國民黨軍整編第七十六師第二十四旅主力包圍在宜川。26日,胡宗南急令整編第二十九軍軍長劉戡率軍部及整編第二十七、第九十師共4個旅,於洛川、黃陵一線,沿洛(川)宜(川)公路輕裝馳援。至27日,解放軍攻城部隊佔領宜川外圍各據點,並將守敵壓縮於城內﹔打援主力進至瓦子街地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