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新廷中將與縱橫西北第三軍
第三軍前身部隊是西北野戰軍第三縱隊。該縱隊於1946年11月10日以原晉綏野戰軍司令部一部及晉綏野戰軍獨立第二、第三、第五旅在山西朔縣地區組成,當時稱晉綏軍區第三縱隊,共1.5萬余人。許光達任司令員,賀炳炎任副司令員。縱隊組建半年后,獨立第五旅奉命進至陝西綏德地區,配合西北野戰部隊作戰。不久,第三縱隊率獨立第二旅西渡黃河,開赴陝甘寧解放區與獨立第五旅會合,轉隸西北野戰軍建制。而獨立第三旅留在晉西北,繼續配合西北野戰部隊作戰。
至1947年10月,第三縱隊主力先后參加了榆林、沙家店、岔口、延清戰役和第二次攻打榆林。在延清戰役中,以連續爆破的手段炸開城門,沖入城內,勇立頭功,最終與兄弟部隊一起攻克清澗城,殲國民黨軍守軍整編第七十六師師部、第二十四旅旅部及其直屬部隊,斃傷俘中將旅長廖昂以下5200余人。1948年2月至11月,第三縱隊在西北野戰軍的統一指揮下,轉入外線作戰。在圍攻宜川,收復延安,解放洛川等戰役中表現不俗,接著,又馬不停蹄地了參加澄合、荔北戰役和冬季戰役。
1949年2月,全軍統一編制時,第三縱隊改稱解放軍第三軍,隸屬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建制。首任軍長許光達,副政治委員朱明。獨立第二、第三、第五旅分別改稱第七、第八、第九師。全軍共2.1萬余人。2月中旬至6月中旬,第三軍先后參加了春季戰役和陝中戰役,殲滅國民黨蒲城守軍和富平自衛團﹔在乾縣、禮泉地區抗擊國民黨第八十二軍向西安的反扑。6月17日,第三軍編入第二兵團。接著,參加扶眉戰役,會同第四、第六軍及第十八兵團部隊將國民黨軍第十八兵團部及3個軍的大部聚殲於渭河以北午井、羅局鎮地區。7月中旬至8月初在隴東追擊戰中,第三軍攻佔隴縣,解放庄浪等城鎮。8月下旬參加蘭州戰役,配合第四軍攻佔狗娃山,隨后攻入蘭州城西關,搶佔黃河鐵橋,切斷了國民黨守軍之退路,殲其8000余人。9月1日向甘肅河西走廊進軍。軍長黃新廷率快速部隊,於9月25日進佔玉門油礦,使中國當時唯一的石油礦區免遭破壞。9月下旬,第三軍奉命停止西進,駐扎河西張掖、武威、酒泉地區執行剿匪肅特、維護社會治安、建立人民政權、參加生產建設等任務。1952年6月與第一軍合並,第三軍番號被撤銷。第七、第九師合編為第一軍第七師,第八師與第一軍第二師合編。第三軍在解放戰爭中,轉戰山西、綏遠、陝西、青海、甘肅等省廣大地區,參加大的戰役戰斗30余次,涌現出了“勇猛機智,大量殲敵第四連”等英雄連隊。因戰功顯著,第三軍成為第一野戰軍和全軍戰斗力很強的王牌軍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