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博覽》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1949年2月,遵照中央軍委關於統一全軍組織和番號的決定,全軍野戰部隊整編成四大野戰軍,即第一、二、三、四野戰軍﹔此外,將華北軍區所屬部隊整編為第十八、第十九、第二十兵團。后來,截止到1952年,又相繼增設第二十一、第二十二、第二十三兵團。解放軍五大野戰軍的組建,是解放軍歷史上的重要裡程碑。
第一野戰軍是由抗戰時期賀龍、關向應等領導的八路軍第一二○師及后來的陝甘寧晉綏聯防軍主力部隊逐步發展而來的。一野組建前后,在彭德懷、張宗遜、王震、許光達、楊得志、賀炳炎、彭紹輝、周士第、廖漢生、黃新廷、郭鵬、王尚榮、余秋裡、羅元發、張賢約、鄭維山、曾思玉、張達志、姚喆、韋杰、楊秀山、唐金龍、羅坤山、傅傳作等著名鐵帥虎將的指揮下,首仗取勝青化砭,再戰伏擊羊馬河,三勝蟠龍巧攻堅,爾后越戰越勇,歷經陝中戰役、扶眉戰役、隴東追擊戰、蘭州戰役、河西走廊追殲戰、寧夏戰役、解放新疆以及解放陝南、隴南等著名的大戰、血戰,為新中國的誕生立下了赫赫戰功。
第一野戰軍在西北戰場上的主要對手是國民黨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胡宗南的部隊。胡宗南的兵力位列蔣介石嫡系部隊之首。1947年3月,蔣介石對山東和陝北實施重點進攻時,胡宗南擁有裝備精良的4個集團軍34個旅共計25萬余人。其三大主力為整編第一師、整編第三十六師、整編第九十師,其手下的主要將領有劉戡、董釗、鐘鬆、羅列、嚴明、廖昂、何奇、李昆崗、劉子奇、張新、李日基等。其他對手是國民黨西北行營的青海馬步芳部和寧夏馬鴻逵部,其三大主力為整編第十八師、整編第八十一師、整編第八十二師,其主要將領有馬敦靜、馬淳靖、馬繼援、馬呈祥、盧忠良等。
第一野戰軍涌現出的王牌軍為第一軍、第二軍、第三軍、第六軍,后起之秀為第四軍。
■十次著名戰役造就一野主力戰將
西華池攻堅戰,黃新廷力拔頭籌,張賢約助攻得力
1947年3月初,國民黨軍西安綏靖公署主任胡宗南奉蔣介石之令,對陝甘寧解放區發起重點進攻,陝甘寧野戰集團軍以一部兵力出擊隴東,拉開了西北戰場的序幕戰。3月4日,國民黨軍整編第十七師第四十八旅,在回撤彬縣繞道走到隴東小鎮西華池時,被秘密集結在此的一野黃新廷第三五八旅和張賢約新編第四旅包圍。當夜,黃新廷率部擔任主攻,經一夜激戰,打下了易守難攻的西華池,殲敵1500余人,並擊斃胡宗南“四大金剛”之一的第四十八旅旅長何奇。
金盆灣阻擊戰,羅元發一戰成名
1947年3月12日,胡宗南出動幾十架飛機對解放軍設置在延安南大門的南泥灣至金盆灣一線防御陣地進行狂轟濫炸,延安保衛戰打響。13日,胡宗南以整編第一、第二十九軍所屬6個整編師共約14萬人,分別從洛川、宜川出動,從南線直攻延安。此時,羅元發率教導旅並指揮警備第七團,在東起富縣臨真鎮、金盆灣,西到牛武、茶坊一線,縱40公裡,橫90公裡的地帶上,以兩道防御工事,實行縱深防御。激戰了四天四夜,羅元發率部節節抗擊,有力地遲滯了敵人的進攻。接著,黃新廷第三五八旅、王尚榮獨立第一旅和張賢約新編第四旅也奉命投入戰斗,與羅元發所部一起,在第三道防線上頑強阻擊敵人。3月18日,進行了七天七夜的延安保衛戰終於結束。傍晚時分,毛澤東、周恩來等撤離延安。羅元發在金盆灣阻擊戰中英勇頑強,被贊為擠不爛、打不垮的“鐵腦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