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為834個南京大屠殺遇難者亡魂找回姓名

秦珍子
2013年01月16日14:2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費仲興把訪談對象的照片翻得嘩嘩響,“看這個,再看這個,不過一兩年,這幾位都不在了。”

在能夠被回憶和陳述的往事裡,有人失去家人,有人失去鄰居和朋友,有人在刺刀下受了重傷,有人至今因受槍聲刺激而聽不得鞭炮響。“但大多數人都很平靜。”費仲興表示,“畢竟這麼多年過去了。”

時間並非能夠治愈一切。一次,有位老先生撩起衣衫,將自己身上的傷疤一一展示。還有一次,有位老婆婆帶費仲興去自己的母親墳上祭拜,想起母親死時的悲慘,老人哭坐在地上。

費仲興替老先生合上衣衫,也為老婆婆拍拍后背。每每遇到這樣的情況,他總是一言不發。

“我不想說什麼安慰的話,沒用的。”他從不願對調查對象的生活做出任何“干預”,只是掏出本子,記下他們的訴說。而對於拒絕提起那段往事的老人,費仲興不會多勸。他不懂心理學,隻知道“ 不能強迫別人”。

同樣,他也不願強迫自己。“我做這事全憑興趣,不是打仗拼命。”費仲興坦言,遇上雨雪天氣,他從不逞強外出。

幾年下來,他跑遍了湯山地區3個鎮子100多個村庄,超過半數遇難者的故事和名單,是他用自行車蹬回來的。因為身體日漸衰老,他添置了電瓶車。要去更遠的地方,他就坐長途汽車。熟悉他的師生遇見他總會問,“又出去啦?今天去哪?”

校園裡的香樟樹長得越發濃密,水杉也躥得更高,費仲興名單上的名字卻終於不再增長。“老人走了,村子拆了,1987年版的地圖不管用了”。他也成了一個年近古稀的老人,眼睛花了,黑發摻進銀絲,走在路上,步子越發慢下來,僅剩個“齊步走”的軍人架勢。

最終,費仲興的名單上共有834個名字。他收集來的口述被編入《南京大屠殺史料集》,他尋訪來的名字被刻上遇難者名單牆。

比起名單上的逝者,費仲興同樣關注幸存者。在訪問過的350位老人中,他幫助22人成功申請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發放的“幸存者証書”,從而讓他們得到生活補貼,很多人的子女都和他保持著聯絡。戴袁支戲稱,“老費好人一個,是軍民關系搞得最好的軍人”。

83歲的潘巧英至今記得父親被日軍刺死時的景象。那時她隻有7歲,前一刻剛飽餐了一頓肉菜,蹦蹦跳跳地出門去玩。后一刻,她已躲在爐膛邊的柴草裡,眼睜睜看著刺刀把自己變成孤兒。

(責編:楊麗娜(實習)、王新玲)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