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 下午,和劉少奇、周恩來、朱德、彭真、彭德懷、鄧小平等繼續聽取李富春關於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匯報。談到第二個五年計劃基本任務的提法時,毛澤東說:關於社會主義改造的提法,應改為“除個別邊疆地區外,完成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第三個五年計劃的目標,說“就要完成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應加上“基本上”三個字。毛澤東指出:在第二個五年計劃工業投資中,輕工業投資比重比第一個五年計劃時略有增加,這就是與蘇聯不同之處,將來歷史會判斷誰正確一些。
4月24日 下午,和劉少奇、周恩來、朱德、彭真、彭德懷、鄧小平等繼續聽取李富春關於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匯報。毛澤東根據兩個多月來聽取經濟工作部門匯報的情況,歸納出六大矛盾,也就是六大關系。一、輕工業與重工業:為了發展重工業,就必須注意在輕工業上多投些資。二、沿海與內地:為了建設內地,就必須充分利用沿海。三、國防、行政與經濟、文化:要盡可能地減少國防和行政的費用,來擴大經濟和文教的建設。四、個人與集體:要發展集體利益就必須照顧個人利益。增加工人工資,正是為了提高工人的積極性,達到增產。農民中有兩重關系,即國家與合作社,社與社員,必須照顧社員的收入能年年增加,才能提高社員增產的積極性。五、地方與中央:分權正是為了集權,不注意地方,削弱地方的權限,對中央是不利的。六、少數民族與漢族:搞好少數民族的工作,對漢族大有好處。少數民族雖然人口隻佔十四分之一,而土地卻佔百分之五六十。毛澤東說:這幾個矛盾如果調整得好,工作就會搞得更好些,犯錯誤也犯在這些矛盾上。如斯大林就在第四個矛盾上犯了錯誤,東歐兄弟國家在第一個矛盾上犯了錯誤。毛澤東還特別提出:個人與集體的矛盾是復雜的,農村中往往百分之五的干部社會主義積極性太高,而百分之九十五的農民則更多注意個人利益,這就是矛盾。財政一節,說還想從農民中多要一些,很值得研究。對農民總要經常照顧,不要一下使農民收入大為減少。去年就是一個大教訓,多購七十億斤糧食,農民都罵我們。我們減少了征購,實行了三定,又加上豐收,因而改罵娘為鼓掌。
4月25日 下午,在中南海勤政殿主持召開有各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參加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會上發表《論十大關系》的講話。這個講話,是在聽取了中央三十四個經濟工作部門的匯報,對經濟建設問題進行大量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形成的。講話以蘇聯的經驗為鑒戒,初步總結了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提出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的基本方針,論述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的十大關系。(一)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系。(二)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系。(三)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系。(四)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系。(五)中央和地方的關系。(六)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系。(七)黨和非黨的關系。(八)革命和反革命的關系。(九)是非關系。(十)中國和外國的關系。毛澤東說:這十種關系,都是矛盾。我們的任務,是要正確處理這些矛盾。我們一定要努力把黨內黨外、國內國外的一切積極的因素,直接的、間接的積極因素,全部調動起來,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論十大關系》的講話,於一九七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在《人民日報》發表。
《黨的文獻》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