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陳雲的民生建設觀

陳國裕
2013年02月20日10:1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三、經濟發展是民生建設的基礎條件

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這是社會主義生產的最終目的。陳雲作為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卓越領導人,高度重視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緊密結合,制定了一整套符合中國客觀實際的方針政策,並科學地總結和概括出一系列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基本原則和規律,卓有成效地指導了中國經濟建設實踐,他長期領導全國財政經濟工作的成功實踐和取得的顯著成就,成為黨、國家和人民極其寶貴的思想理論財富。陳雲的民生建設觀就是其中璀璨耀目的一枝奇葩。

(一)發展經濟是第一位的大事。

還在革命戰爭年代,陳雲就尖銳地指出:“作為一個革命家,不能只是高談闊論,主要是工、農、兵、學、商,三百六十行,即做各種各樣的實際工作。否則,就要打敗仗,革命革不成,就不能生存。”“技術、經濟、事務工作有其政治意義,政治工作也會帶有技術、經濟、事務性。”“單純的政治工作,是沒有的。”[11]新中國建立后,陳雲更加強調把經濟建設放在首要地位來抓。他說:人民民主“現在全國解放了,政權建立了,如果還不進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則中國革命的勝利是沒有保障的。”“應該首先考慮國家的需要,也就是首先考慮如何加速國家經濟建設的問題。”[12]

他把經濟建設提高到關系人民的命運和政權性質的高度來看。他說:“眼光要放在發展經濟上。”“我們的各項工作是否搞得好,不僅關系到四億七千五百萬人的命運,而且對全世界人民的解放事業有著重要的影響。不看清楚這些,便不可能認識我們的責任。”[13]

“文化大革命”中,陳雲被下放江西。他身處逆境,仍然堅定不移地強調生產的重要性。有一次他去工廠車間勞動,發現工人的“學習會”是天天念報紙,千篇一律地議論“政治挂帥 ”,批判所謂“唯生產力論”、“專家治廠”等。他不顧當時巨大的政治壓力,對工人群眾說:“我們要擺正政治與生產的位置,”“一個工廠隻講政治挂帥,不研究生產,這樣行嗎?”“工廠就是要多研究生產問題,隻講革命,不講生產,那我們吃什麼呢?”[14]這種堅持實事求是、敢於堅持真理的非凡膽識和堅定立場,充分展示了陳雲作為徹底的唯物主義者的無私無畏精神。

(二)明確經濟建設目的和方向

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根本目的是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這是陳雲在領導經濟工作的過程中始終堅持並強調的。他認為,第六屆陳雲與當代中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選登我們的經濟建設應是有利於人民的社會主義經濟,所有的工作都應該落實在“真正為人民謀福利 ”這一根本的方向和宗旨上。他說:“現在我們面臨著如何把革命成果鞏固和發展下去的問題,關鍵就在於要安排好六億多人民的生活,真正為人民謀福利。”他認為堅持馬列主義,首要的是必須落實到實現廣大群眾的實際利益上,“我們共產黨必須天天關心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15]他始終強調不能為生產而生產,而是為提高生活而生產,這就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實質。在改革開放時期,他強調經濟體制改革的性質和目的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是為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逐步改善人民的生活。陳雲的這些精辟思想,在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更加凸現出重大而深遠的現實意義。

(三)“三農”問題始終是革命和建設的首要問題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農業是安天下的產業,是最大的民生產業。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又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情況如何,對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影響極大。陳雲高度重視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和糧食問題,核心是農民問題,強調我國“真正的問題是農民問題”,“農業問題是全國的大事”,“對於這樣關系全國六億多人民的大事,關系整個社會主義建設的大事,是不能不關心的”。“農業問題,市場問題,是關系五億多農民和一億多城市人口生活的大問題,是民生問題。解決這個問題,應該成為重要的國策。”“先把農民這一頭安穩下來,”“擺穩這一頭,就是擺穩了大多數,七億多人口穩定了,天下就大定了。”[16]“我國糧食問題還沒有過關。糧食定,天下定﹔糧食緊,市場緊。糧食現在仍然是穩定市場最重要的物資,一定要做好這一方面的工作。” [17]陳雲還告誡全黨、全國,“無農不穩”“無糧則亂”。[18]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人是要吃飯的,不能天天靠吃馬列主義過活,一天不吃飯,肚子就餓得哇哇叫。”“農業對經濟建同時,設的規模有很大的約束力”,

“農村能有多少剩余產品拿到城市,工業建設以及城市的規模才能搞多大。其中關鍵是糧食。”因此, “工業不能擠農業,城市不能擠農村,而要讓農業,讓農村。”任何時候“不

能讓農民喘不過氣來。”而“農民有了糧食,棉花、副食品、油、糖和其他經濟作物就都好解決了。” [19]

(四)決策要關注人民利益,怎樣對老百姓有利,就怎樣辦

群眾利益無小事,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制定都要做到“利為民所謀”“我們必須使人。陳雲指出:民有吃有穿”,“如果我們不能解決人民的吃飯穿衣問題,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便站不穩。” [20]關注人民的利益,在進行國家建設的時候,就要使建設規模和國力相適應。這是珍惜民力的重要體現。大躍進那種高指標、高速度、浮夸風、共產風的錯誤做

法,就是對民力的最大浪費和踐踏。陳雲指出:“建設規模的大小必須和國家的財力物力相適應。適應還是不適應,就是經濟穩定或不穩定的界限。建設的規模超過國家財力物力的可能,就是冒了,就會出現經濟混亂﹔兩者合適,經濟就穩定。”[21]

關注人民的利益,在使人民有飯吃的前提下,還要使國家留有余力進行建設。陳雲指出:“一、要使十億人有飯吃﹔二、要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隻顧吃飯,吃光用光,國家沒有希望”,“飯不能吃的太差,但也不能吃的太好。吃的太好,就沒有力量進行建設了。”[22]堅持一要吃飯,二要建設的方針,才能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切實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為人民謀福利,為人民的利益著想,是陳雲民生建設觀的出發點。早在1945年他就指出:“共產黨員,是老百姓派你當代表干革命,老百姓要你領導他們求得解放”,“怎樣對於老百姓有利,怎樣對於革命有利,就怎樣辦。”“頭一條是人民,第二條是黨,第三才是個人。”[23]這話成為他終生的座右銘。他說:“人民政府為解決老百姓的困難而努力,這才是真正為人民服務。”“革命就是為了改善最大多數人民的生活,”“共產黨的政權必須這樣做,不能忘記。”“沒有群眾觀點,沒有政治觀點,就很容易出毛病。”[24] 陳雲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實踐的。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為指針,加上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証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使陳雲的民生建設觀成為符合中國實際和客觀發展規律的科學。

斯人雖逝,風范長存。陳雲為中國人民的解放和幸福而奮斗一生的光輝業績,永遠銘記在人民心中。

(作者系新疆區黨委黨史研究室編審)

(責編:王新玲、孫琳)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陳雲紀念館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