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毛澤東與張聞天:跟著真理走》第四章 廣昌戰役的失敗直接導致了張聞天和博古、李德的分手

2013年02月27日10:1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當湘贛革命根據地日益縮小、紅六軍團處境危殆時,中共中央討論紅六軍團的行動方針問題。當時,毛澤東向中央提出建議:中央紅軍往西邊去,“改取戰略進攻,即以主力向湖南前進。不是經湖南向貴州,而是向湖南中部前進,調動江西敵人至湖南而消滅之”。然而中央的主要負責人卻沒有採納毛澤東的這一正確意見,隻贊成紅六軍團突圍向湖南中部轉移。

這期間,李德以華夫的筆名,在紅軍的軍事政治理論刊物《革命與戰爭》上發表了《革命戰爭的迫切問題》《敵人的山地戰術》《論紅軍在堡壘主義下的戰術》《反對曲解我們的戰術》《短促突擊的戰例》等八篇文章,以推行他錯誤的軍事戰略戰術。結果使紅軍幾乎屢戰屢敗,傷亡慘重,使中央根據地日益縮小。在此種情況下,毛澤東再次建議:紅軍主力應向湖南中部挺進,調動江西敵人至湖南,求得在運動中消滅之。然而,這一正確的建議又被李德、博古等人拒絕,於是正如毛澤東所說,“此計又不用,打破第五次‘圍剿’的希望就最后斷絕了,剩下長征一條路了”。

然而,對於長征這樣重大的戰略行動,李德、博古等人也未經認真商量,而是採取退卻中的逃跑主義。1934年10月,當紅軍被迫離開中央蘇區開始長征時,李德以確保突圍成功為由,既不在中央政治局討論長征的計劃,也不在廣大指戰員中進行戰略大轉移的動員,一切問題都由李德、博古、周恩來組成的“三人團”處理。而這“三人團”在實際工作中,也是政治上博古做主,軍事上李德做主,周恩來隻能督促軍事准備計劃的實行。

處在這樣危境的紅軍的轉移,本應輕裝前進,可李德強令部隊採取“甬道式”大搬家,大批輜重和龐大的中央機關都由作戰部隊掩護,致使紅軍行動遲緩,被動挨打。紅軍很快由出發時的八萬多人,到12月1日突圍湘江時,銳減到三萬多人。然而,李德、博古等對於當時的危險處境仍一籌莫展,隻知死拼硬打,把所有希望放在與二、六軍團的會合上。而這一意圖,蔣介石已明確料到,並在紅軍前進的道路上布下了重兵,專等紅軍去碰。

應該說,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根本原因就是軍事教條主義的瞎指揮,而這又與李德有直接的關系。他根本不懂中國的國情,隻照搬他在軍事院校學的條條杠杠。而當時,中共中央和中央蘇區又正值王明的“左”傾錯誤發展到頂峰。所以,錯誤在第五次反“圍剿”中形成氣候也具有必然性。

長征快要出發以前,張聞天才從閩贛回到瑞金。當時關於長征前的一切准備工作,均由以李德、博古、周恩來組成的最高“三人團”決定,張聞天則是依照“三人團”的通知行事。“三人團”規定了中央政府可以攜帶的中級干部數目,張聞天就按照這個數目提出了具體名單交他們批准。至於高級干部,則一律由最高“三人團”決定。瞿秋白等同志曾向張聞天要求同行,張聞天表示同情,曾向博古提出,博古反對。

那是長征出發前的一天,他們之間就瞿秋白能否隨軍出發而發生了一次爭執。瞿秋白當時正在吐血,何叔衡年邁多病,博古認為他們隨部隊行動不但增加部隊的負擔,而且他們也會被拖垮。張聞天則認為博古對政府人員照顧不周,缺乏感情,把瞿、何留在蘇區,勢必更加危險。博古堅持把他們留在蘇區,說以后找機會送他們去上海養病。張聞天認為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搪塞—在紅軍突然撤離、白軍瘋狂殺人的情況下,哪裡有可能托關系送他們去上海?博古堅持說這是“三人團”的決定,張聞天隻好服從。也就在長征出發前一天,張聞天同毛澤東閑談,把自己與博古、李德之間在政治上的分歧意見完全向毛澤東說出來了。從此,張聞天同毛澤東進一步接近了。毛澤東要張聞天同他和王稼祥住在一起,張聞天欣然同意了。這樣,就形成了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央隊三人團”。

從1934年4月廣昌的失陷到同年10月長征出發之前,是第五次反“圍剿”走向最后失敗的時期。紅軍軍事上的挫折以及蘇區黨內外許多不正常的變化,促使張聞天的思想發生了進一步的變化。他同當時“左”傾中央的主要負責人之間的公開裂痕出現了,甚至對當時“左”傾的某些指導思想也產生了懷疑。他在這個時期所寫的文章隻有六篇,其中有三四篇就明顯地記錄了這種思想變化的軌跡。

對於在這一過程中張聞天與毛澤東之間的合作,張聞天后來曾誠懇地談道:“我同毛澤東同志所以能夠在長征出發前即合作起來的原因,除了我前面所說的種種原因外,我對他歷來無仇恨之心。我一進中央蘇區,不重視毛澤東同志是事實,但並無特別仇視或有意要打擊他的心思,也是事實。在我未當人民委員會主席以前,我曾分工管理過政府工作,同他關系也還平常,他的文章我均給他在《斗爭》報上發表。但究竟他是個什麼人,他有些什麼主張與本領,我是不了解,也並沒有想去了解過的。”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圖書連載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