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沿著復興路,共圓中國夢,中華民族近代以來“逐夢史”之

在救亡圖存的奮斗中求索“可愛中國”

李穎  程美東 黃黎
2013年03月04日08:34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主題延伸

  夢系民族復興的賢達

  五四運動以后,在中國共產黨為實現“可愛中國”夢想而奮斗時,還有一些仁人志士通過不同形式和途徑來實現心中的民族復興夢想。

  梁漱溟:鄉村建設運動的代表人物

  1934年,梁漱溟提出了鄉村社會新秩序的建設方案。鄉村建設運動實際上是一場社會改良運動,即在維護現存社會制度和秩序的前提下,採用和平的方法,通過興辦教育、改良農業、流通金融、提倡合作、公共衛生和移風易俗等措施,以復興日趨衰落的農村經濟,實現所謂“民族再造”或“民族自救”。

  晏陽初:平民教育運動的代表人物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興起了一場平民教育運動,這場運動以“除文盲,作新民”為宗旨,主張教育救國、教育平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晏陽初的教育思想在當時產生了很大社會影響。雖然平民教育運動只是曇花一現,最終歸於失敗,但其在中國現代教育史上創下的偉績和其愛國主義的“內核”以及平教工作者重民愛民無私奉獻的精神,卻在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黃炎培:職業教育運動的代表人物

  職業教育運動在中國近代歷史上有著巨大的歷史意義,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國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教育走向。黃炎培是中國近現代著名的愛國主義者和民主主義教育家,也是中國近代職業教育的創始人和理論家,他以畢生精力奉獻於中國的職業教育事業,為改革脫離社會生活和生產的傳統教育,建設中國的職業教育,作出了重要貢獻。

  陶行知:“新教育運動”的代表人物

  上世紀20年代,中國社會開始興起了一場“新教育運動”。這場運動以蔡元培、陶行知等留學歐美的新教育家為代表,以提倡和實踐教育民主化、科學化、國際化和中國化為基本內容。陶行知說:“我的志願要使全國人民有受教育的機會。”從創辦曉庄師范到創辦育才學校,陶行知所普及的教育與傳統教育截然不同,他推行的“新教育運動”,目的是啟發民智,不是培養奴才、庸才,而是培養公民,培養有人格尊嚴的人。

  盧作孚:實業救國運動的代表人物

  實業救國運動是由中國近代民族資產階級宣揚的、以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作為救國救民主要途徑。所謂實業泛指農、工、商、交通等。早期代表人物有張謇,上世紀20年代以后有盧作孚。盧作孚通過創辦航運成為一位具有強烈愛國主義精神的實業家,他投身於“革命救國”、“教育救國”和“實業救國”三大領域,並在幾個方面都有突出成就,被毛澤東譽為“四個不能忘記的中國實業家”之一。

(責編:王新玲、孫琳)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