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陳雲為何力排眾議反對殺江青?

陳東林

2013年03月12日08:1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列寧講過,到共產主義時代,會用金子修一些廁所。我看,現在離那個時代還很遠

  從江西回到北京,陳雲參加了國務院業務組的工作,協助周恩來開拓外貿工作。

  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世界格局發生了很大變化。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遇到一場大規模經濟危機,蘇聯武裝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引起了東歐一些社會主義國家的極度不安。這樣,原有的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大陣營的壁壘開始鬆解,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日益增多。

  從1973年到1974年,陳雲協助周恩來進行了外貿工作的領導和研究。他敏銳地看到了世界形勢這一變化,以他特有的領導藝術和豐富的經濟工作經驗,提出了一系列帶有真知灼見的戰略性意見,為我國20世紀70年代對外經濟工作的新開拓,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首先,抓住時機,大膽地提出了“研究當代資本主義”、利用外資的新課題。

  1973年6月7日,陳雲在家中約見了中國人民銀行負責人陳希愈等人。問過在延安一起搞財經的喬培新的情況,他感慨地說:“你也這麼大年紀了,也算老年了!你還可以活20年。不過和資本主義打交道是大勢已定。”這最后一句話是指當時的國際形勢。陳雲說:“過去我們的對外貿易是75%面向蘇聯和東歐國家,25%面向資本主義國家。現在改變為75%對資本主義國家,25%對蘇聯、東歐。”他還說:“這個趨勢是不是定了?我看是定了。因此,我們對資本主義要很好地研究。不研究資本主義,我們就要吃虧,不研究資本主義,就不要想在世界市場中佔有我們應佔的地位。”他幽默地說:“列寧講過,到共產主義時代,會用金子修一些廁所。我看,現在離那個時代還很遠。”

  陳雲的這個判斷,可以視為新中國向西方國家開放的認識轉折點,在當時動輒批判“對外投降賣國主義”的政治形勢下,如石破天驚,振聾發聵。他還提出了要研究資本主義的10個具體問題,如資本主義國家的貨幣發行量、黃金儲備量、美元分布、基本建設投資總額、赤字等,並且要求銀行研究西方領導人尼克鬆等的講話、文章,利用外資。1973年,中國人民銀行積極開展了籌措外匯和利用外資的工作,一年中籌措到10億美元。這在一年引進幾百億美元的今天只是一筆小數目,然而卻邁出了中國利用外資的新步伐。

  其次,積極支持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設備及管理經驗,利用國際期貨市場等手段為國內服務。

  1973年1月,毛澤東、周恩來批准了國家計委提出的引進預算43億美元的成套設備方案(即“四三方案”)。其中包括:13套大化肥,4套大化纖,3套石油化工,10個烷基苯工廠,43套綜合採煤機組,3個大電站,武鋼一米七軋機,及透平壓縮機、燃汽輪機、工業汽輪機制造廠等項目。陳雲堅決予以支持,還指出:買舊軋機要慎重從事,先要派人去看清楚哪些設備能用,哪些不能用,事先准備好新配件。並且要求學習舊中國永利化工廠、太原鋼鐵廠等買設備的經驗。

  過去,外貿部門在國際市場上購買國內急需物資時,常常是直接購買現貨,外國資本家一看到訂單,就大幅度抬價,使我們吃了不少虧。在陳雲指導下,外貿部門改變了這一做法,開始利用國際期貨市場商品交易所。如一次接受了購買砂糖47萬噸的任務,外貿部門先不急於購進現貨,而是購進26萬噸期貨,再購買41萬噸現貨。待到交易市場上得知中國購買的消息,砂糖價格上漲,再拋出多余的期貨。這樣,不但順利完成了採購任務,而且還為國家賺取了240萬英鎊的外匯。陳雲總結這次經驗說:“國際市場上的交易所是投機商活動場所,但也是一種大宗商品的成交場所。”“對於商品交易所,我們應該研究它,利用它,而不能只是消極回避。”他還指出:“在今后兩年裡,對交易所要認真進行研究。”今天,中國不僅全面參與了國際期貨市場的交易,而且有了國內的商品交易所和期貨市場。這個開創,可以追溯到陳雲當年的指導性工作。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王新玲、孫琳)
相關專題
· 陳雲紀念館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