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9位中顧委的片斷故事:王平智斗江青 陳再道的"三不"性格

(北京)黎 虹

2013年04月19日10:1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史文匯》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原標題:中顧委九位老革命家的片斷故事

為了推進新老交替,加快實現領導干部年輕化,根據鄧小平的建議,在1982 年黨的十二大會議上選舉產生了中央顧問委員會。十三大進行換屆,十四大宣布結束。中顧委歷經兩屆10 年。第一屆主任為鄧小平,第二屆主任為陳雲。榮高棠、李力安曾先后擔任秘書長。我作為晚輩,有幸擔任兩屆副秘書長,協助秘書長做些具體工作,為眾多的老革命家服務。

10 年中,我參加了中顧委的整黨活動,聆聽常委們講述過去不平凡的曲折經歷和鮮為人知的革命故事,並從正反兩方面總結的經驗教訓﹔我列席過中顧委的各種會議,聽委員們結合歷史和現實,對黨的重大事件和重要文件,發表了很有見地的意見和建議﹔我目睹委員們深入基層、聯系群眾、體察民情,向黨中央寫出了幾百份調查報告﹔我受中顧委領導的委托,多次登門拜訪慰問委員們,並同他們親切交談。這麼多老革命家的言傳身教,使我受益終生。以下記錄的是中顧委9 位老同志的片段故事。

宋任窮心系井岡山

宋任窮自1985 年擔任中顧委副主任以后,我在他領導下工作了7 年。1988 年5 月他重返闊別了59 年的井岡山,回京后非常興奮,向我談了不少井岡山當年的情況和此行的感慨,也回答了我的一些提問。

宋老說:井岡山是中國共產黨建立的第一個革命根據地。我1927 年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后,跟隨毛主席上井岡山,在那裡艱苦奮斗了一年多,直到1929 年1 月才離開井岡山,隨紅軍主力轉戰到閩西。我對井岡山的那段歲月是很有感情的,一直想找機會再回去看看,但總是抽不出時間,這次總算實現了多年的心願。我回井岡山有兩個目的:一是了解那裡人民的生活情況,看看老區的變化﹔二是瞻仰烈士陵園,看望他們的后代。

我問他:當年為什麼選擇井岡山作為革命根據地?

宋老說:這是毛主席做了充分的調查研究后才做出的決定。他調查了湖南、江西兩省邊界至湖北南部的整個羅霄山脈,認為北段不如中段可進可守,且北段離大城市太近﹔南端地勢比較好,但群眾基礎不如中段﹔中段地勢好,離大城市遠,敵人統治力量薄弱,同時還有袁文才、王佐兩支農民武裝。因此,毛主席確定在羅霄山脈中段的井岡山建立根據地。

我又問:聽說宋老曾被派往袁文才、王佐的部隊裡做工作,他們是怎樣的部隊?能聽從黨的領導嗎?

宋老說:袁文才和王佐都是當地貧苦農民出身,同國民黨反動政府和土豪劣紳有深刻的矛盾,而且有很強的反抗精神,受到老百姓的擁護。袁在中學讀書時就接受共產主義思想,要求進步,向往革命,參加過學生運動,並於1926 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大革命失敗后,袁文才把寧岡的農民軍拉到井岡山,並在軍隊裡建立黨組織。而王佐沒有文化,個性很強,因不堪地主剝削壓迫,在井岡山組織了一支農民隊伍。紅軍上井岡山后,王佐對我軍存有戒心,但袁、王關系很好,曾為結拜兄弟。毛主席認真分析了這種情況,決定先做袁文才的工作,再通過袁做王佐的工作。當時黨內有不同意見。有人認為袁、王屬於土匪武裝,有濃厚的綠林氣息,難以改造,主張用武裝消滅他們。可是毛主席則堅持團結、改造的方針。事實証明,毛主席的方針是正確的。

宋老說:毛主席率領秋收起義余部到達寧岡古城后,毛主席會見了袁文才,充分肯定他的革命精神,並決定給他100 支槍。他為毛主席真誠合作的精神所感動。之后,應袁的請求,我們派了一批干部去袁部擔任連長、排長,幫助他們進行軍政訓練,清除少數不良分子,收到良好效果。王佐見袁文才部隊面貌一新,也提出希望我們派干部到他的部隊。1928 年2 月,經過協商,將袁文才、王佐兩部合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第二團。袁文才任團長,王佐任副團長,毛主席派去的何長工為黨代表。我被派去做宣傳干事,后來任連的黨代表、營的黨代表。我們的任務就是建立和發展黨組織,提高戰士的政治文化素質。例如,我們開設政治課和文化課,宣講工農紅軍的性質和任務,宣傳勞苦大眾求解放的思想,幫助他們掃盲識字等。還在部隊建立士兵委員會,提倡政治民主、經濟公開、官兵平等、禁止打罵等,使袁、王部隊的不良習氣慢慢得到改變。

我又問:聽說袁文才、王佐后來被我們殺害了,這是怎麼回事?

宋老很痛心地說:1929 年2 月,紅軍主力向贛南閩西轉移,堅守井岡山的任務交給了彭德懷的紅五軍和王佐的紅四軍三十二團。袁文才被調至軍部,跟隨毛委員和朱軍長去贛南。這期間由於1928 年6 月在莫斯科召開的“六大”之后,“左”傾路線在中央佔了統治地位,硬說袁、王不服從領導,要“反水”打紅軍。袁文才在去贛南途中,聽說黨中央有指示,要殺原土匪首領,嚇得他逃回了井岡山。袁逃跑是軍紀所不容的,應受一定處分。但在1930 年竟將袁、王錯誤地殺害了。我聽說后十分痛心。袁是大革命時期入黨的黨員,王佐也於1928 年入黨。他們幫助紅軍在井岡山落腳,同我們共同戰斗了一年多,表現很好。我們不能忘恩負義啊!建國以后,我們追認袁、王為烈士。這次去井岡山,我特地去看望了他們的后代。

宋老說到這裡,特別提到1959 年廬山會議對彭德懷的批判。他說:當時有人把錯殺袁、王當成彭德懷的一大罪狀,這是不公平的。實際上決定殺害袁、王的是井岡山邊區特委書記朱昌偕等人,彭的責任最多是偏聽偏信,他和殺害袁、王沒有關系。后來彭德懷在《自述》中已說清楚了這個問題,我完全同意他的《自述》。

最后我又問:井岡山人民現在的生活狀況怎樣,變化大嗎?

宋老說:井岡山是革命老區,過去為革命做出了很大貢獻,人民生活理應好於其他地區才對,可是現在那裡還是比較落后,這使我很不安。我們應該加大扶貧力度,使那裡的人民盡快富裕起來。

下一頁
(責編:王新玲、孫琳)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