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民國第一案”——1923年山東臨城火車劫案始末

2013年04月23日10:59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臨城決議

  “洋票”們回了家,但事情還沒完,8月10日,十六國外交使團給中國外交部送來這樣一份“臨城決議”,要求按日計算,賠償死難和被綁架外國人的個人損失﹔因“土匪之猖獗,不獨山東一隅”,為了保証外國人在中國國有鐵路上的人身安全,要“改組特別中國警察,由外國武官監督之”﹔該案的直接負責人山東督軍田中玉和兗州鎮守使必須就地免職,而且“在中國領土內,不再授予何項官職或正式任務,並不得予以何項榮譽。”

  對於這般赤裸裸干涉內政的行為,山東各界起草了一份“請願書”:“我政府之處置已極妥當,何得再謬引庚子條約,妄干處分大吏之權。且今日中國為內憂外患交迫時期,就國權言,絕對不能以督軍田中玉之進退屬個人關系稍事讓步。”

  與田中玉的私交也讓曹錕輕易下不了褫奪這位老兄弟職務的決心,為了協助他賄選總統,田中玉還慷慨地貢獻了40萬元呢。於是曹錕僅把兗州鎮守使何鋒鈺調離,改任曹州鎮守使,就通告十六國外交團“本國政府業經按照本國法律分別懲治及交部議處”。

  這樣的敷衍引起了各國駐華公使的不滿。10月10日,曹錕“當選”大總統,就職儀式上,外國公使一個都沒有出席。

  感受到壓力的曹錕隻能和田中玉達成了一項“交易”:田中玉主動請辭山東督軍一職,而曹錕則為他授銜為五位上將軍之一。

  這種明降反升的小動作更使外國公使們惱怒了,16日,公使團再度通牒外交部,限48小時內撤銷田中玉“上將軍”的榮銜,否則“各國將另行考慮對新政府的態度。”

  走投無路的曹錕隻能央求田中玉,“老弟委屈點,看我的面子。”事態至此,田中玉隻能“自願”辭去上將軍,從此,這位歷任察哈爾、吉林、山東三省督軍的一方諸侯,輾轉大連、天津多地做起了寓公,終其一生,再也沒踏足軍政。

  對田中玉的“人事安排”曹錕可以賣賣交情來解決,但是公使團的要求越來越明顯地指向了中國主權和利益,甚至又提出了“鐵路共管”的條款,曹錕的“面子”就不管用了。

  列強這種插手中國路政的行為,在中國民間掀起了軒然大波。全國商會聯合會、山東學生聯合會、國民保路救亡會等多家機構組織,先后通電全國,提請外交部注意列強的別有用心:“如假名乘機,侵我所有,主人尚在,寧能甘心?”

  在“鐵路共管”一事上熱情最高的是英國。因為當時中國鐵路裡程約為一萬三千公裡,外資佔了三千八百公裡,其中三千四百公裡都是由英國投資興建的,一旦“共管”案通過,英國就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現有優勢,攫取在中國鐵路上的最大權利。但是中國反對聲浪日益洶涌,曹錕政府為了自身實際利益,不敢輕易答應“賣鐵路”的行為,列強利益訴求不一,也發生了矛盾分化。

  美國只是輕描淡寫地表示,希望中國能夠增強保護鐵路的能力,讓外國的乘客免於再受威脅。而日本此時更加不贊同“鐵路共管”,它已經獲取了中國東北地區鐵路的大部分權利,“共管”案一旦通過,英國就有可能把手伸到東北。為了獲取中國新政府的好感,日本“大度”地表示主張中國自行組織護路隊,這種態度獲得了除英國外其他列強的一致贊同。

  趙延慶對記者分析,公使團在5月份提出的諸項要求,歸根到底都是為了威脅中國政府早些救出外國人質﹔而8月份的“決議”,更多地帶有一種試探的意味,在“肇事省份”主要官員被裁撤、中國原則上同意賠償要求后,他們的目的也便達成了大半。

  而中方為了表示本國有能力保護“外人安全”,在10月底迅速成立了一個名為“鐵路警備處”的組織,將其列為國務院直管部門,並安排兩個旅的兵力聽其調度。

  “藍鋼皮”這種常年為外國人乘坐的“國際列車”,在臨城案后也在車頭裝上了大型探照燈,光照數裡,以防不測。

  中國在鐵路沿線增派重兵,而英國在公使團中也已孤掌難鳴,“共管”一事,不了了之。

(責編:常雪梅、王新玲)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