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戰旅的專用訓練場要盡快規劃實施。這個訓練場一定要開設在機場和港口附近。”劉華清指示說,“陸戰旅是一支兩棲作戰的拳頭部隊,將來登陸作戰光靠登陸艇是不行的,還要搞機降、空降,這樣才能快速機動。”
針對近年來海軍各級在作戰指揮上經常發生差錯、以致釀成事故的現象,劉華清明確提出要搞好作戰指揮人員訓練。他強調:“要加強各級指揮員的業務學習,提高指揮員的組織指揮能力。各級指揮員都要進行嚴格考試,合格了才能擔任作戰指揮任務。機關各業務部門要把本身的業務搞熟練,參謀光做到‘六會’是不夠的,知識面應該更寬些。今后對參謀人員也要進行考核,不及格者可補考一次,仍不及格的,就不能繼續當參謀,更不能提升。”
不僅要嚴格訓練,還要嚴格管理。“一定要處理好正規化與現代化的關系,光講現代化,不講正規化,不行。二者是相輔相成的,互為服務的。”針對部隊在正規化訓練方面存在的模糊認識,劉華清批駁道,“兩人成行,三人成伍,步調一致,這不是形式,代表的是團結和意志。鬆鬆垮垮能有紀律性嗎?武器裝備這裡生鏽,那裡故障,會有戰斗力嗎?”
在東海艦隊航空兵部隊視察時,劉華清特別叮囑艦航領導班子,一定要加強飛行部隊的戰術技術訓練,提高空中作戰能力,嚴格把好空中防線。他一針見血地指出:“如果跑一架飛機,影響就很壞,后果不堪設想!”遺憾的是,這次重要的提醒與告誡未能引起東航領導班子的足夠重視,以致一年后發生王學成駕機叛逃事件,造成了難以挽回的政治影響。
“為了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后勤保障一定要現代化。”劉華清一語破的,“採用趕毛驢、推小車、挑擔子的方法,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可以,現在就不行了。”
某駐島潛艇支隊。時值新春佳節,吃菜成了困擾基層的一大難題。一艇一個灶,每天早晨各艇司務長乘船到大陸採購主副食品和蔬菜,但由於當地缺乏大型生產基地,可供採購的主副食品和蔬菜非常有限。整個春節,全支隊官兵連魚都沒有吃上,支隊領導每人也隻分到2公斤肉——1公斤豬肉,1公斤牛肉。
劉華清一邊視察各艇食堂,一邊聽取支隊領導匯報,心中像打翻了五味瓶,說不出是個什麼滋味。
“我很寒心!”在艦隊干部大會上,劉華清抑制不住心頭升騰的怒火,嚴肅批評道,“這是我們機關工作的嚴重失職!尤其是后勤部門的同志,應該受到良心的譴責!”
“吃飯的學問很大。”在此前一個月召開的海軍后勤工作會議上,劉華清就對現行生活供應方式和保障模式提出批評,“向軍艦上供應的東西,仍是老一套,雞鴨連毛帶爪、蔬菜連泥帶土一起送到艦艇上,豬肉成片成片往艦艇上搬。這個辦法是很落后的!我們20多年前沒解決這個問題,現在仍沒有解決。”
“怎麼用現代化的辦法吃飯呢?”劉華清主張:一是要搞現代化的炊具、現代化的伙房﹔二是要搞中型、大型集體食堂﹔三是實行食物成品、半成品化供應。建一個現代化食品加工廠,生產系列配套熟食品,或把蔬菜、肉類制成半成品,就可以供應數千上萬人,既可提高效率,也比較節省。民航系統已經這樣做了,城市現代化也在走這條路,我們為什麼不可以借鑒一下呢?
“后勤現代化,涉及內容很多。”劉華清扳起指頭侃侃而談,“譬如,吃飯穿衣怎麼現代化,工程保障設施怎麼現代化,供應體制怎麼現代化,各種運輸工具怎麼現代化,各種保障器材怎麼現代化,各種倉庫管理怎麼現代化,等等。”根本出路在於改革,“不改革就不能搞現代化,就不能進入現代化。”
劉華清要求海軍后勤戰線厲行改革,開拓創新:“邊做邊學習,邊做邊研究,邊做邊改進。看准了的就大膽地改、系統地改﹔看不准的就多研究,總之要下決心改變現狀。”
萬裡海防巡察結束了。海軍紛繁復雜的亂象在劉華清腦海裡抽象為一串令人壓抑的文字:部隊分散,點多線長,指揮機構不精干﹔艦艇部隊小艇多,中大型艦艇少,活動范圍小﹔海軍航空兵通用飛機多,海軍專用飛機少,不能滿足海上作戰需求﹔各級司令部建設嚴重滯后,指揮手段與20世紀50年代相比改進不大﹔一些港口、洞庫沙淤厲害,使用受限﹔裝備管理薄弱,艦艇失修嚴重﹔后勤保障效率低下,手段落后﹔教育訓練擺位不正,部隊戰術技術水平不高﹔院校教育亟待恢復振興,人才培養有待加強﹔部隊管理鬆弛,作風紀律鬆散﹔條令條例和規章制度很不完善,干部管理水平和帶兵能力不強,各種事故時有發生﹔政治思想工作薄弱,基層艦連建設基礎薄弱。
面對如此現狀,要開創海軍建設新局面談何容易!然而,在海軍舉辦的軍以上干部讀書班上,劉華清卻信心滿懷地宣稱:開創海軍建設新局面的歷史時機已經到來!
端坐台下的海軍高級將領們都心知肚明,劉華清已經橫下一條心,決計甩開膀子大干一場了。
(本文摘自《海軍司令劉華清》,施昌學著,長征出版社2013年2月第一版,定價:58.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