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歷史珍聞

楊得志晚年揭開大渡河勇士人數之謎

周  燕
2013年05月14日09:0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南京軍事學院院長劉伯承很支持建軍30周年征文活動。在他看來,軍事學院匯集了一大批驍勇善戰的高級將領,在革命戰爭年代,他們每個人都有不少傳奇故事。特別是由楊得志、孫繼先擔任正、副主任的戰役系,全系52名學員清一色的開國將軍。如果大家在學習軍事理論、回憶解放軍戰史、研究重大戰役問題的過程中,把自己革命戰爭年代的戰斗經歷記錄下來,寫成回憶錄,對於繼承解放軍的優良革命傳統,教育青年一代,無疑是一件大好事。

在長征中,劉伯承擔任紅軍總參謀長兼中革軍委縱隊司令員,對於這段歷史,他心中有一本細賬。他抓住戰役系每位將軍指揮、參加的經典戰役戰斗,一竿子插到底,逐一落實題目,人人派任務,很快就調動起大家的積極性。他還特別要求楊得志和孫繼先帶頭多寫回憶錄,每人都要完成一篇強渡大渡河的回憶文章。

孫繼先自知文化水平低,寫文章甚至比指揮打仗還要難,便推托說:“有楊得志同志寫就行了,我就沒有必要再寫了。”

劉伯承可不答應,說:“回憶強渡大渡河,僅有楊得志同志一篇文章是不夠的,他是大渡河戰斗的指揮者,你是直接參加戰斗的戰斗員,你們從不同角度寫,更有利於分析、積累戰例,這可是政治任務!”

在戰役系,與孫繼先有同樣想法的人不在少數。他們對結束不久的革命戰爭記憶猶新,但由於文化水平有限,動筆寫文章實在有困難。《星火燎原》編輯部的同志抓住了南京軍事學院得天獨厚的條件,派出編輯常駐南京,為將軍們作口述記錄,幫助他們整理成文。著名軍旅作家王願堅就是《星火燎原》編輯部派到南京軍事學院的骨干編輯之一。王願堅曾創作小說《黨費》,后該小說被長春電影制片廠攝制成彩色故事片《黨的女兒》。

王願堅與孫繼先還有不淺的緣分。他曾是孫繼先麾下華東野戰軍第三縱隊(后為解放軍第二十二軍)《麓水報》的戰地記者和編輯,在孫繼先領導下工作戰斗了四個春秋。他對老軍長勇敢威武的軍人氣質、靈活果斷的指揮風格非常欽佩,也非常熟悉。聽說為老軍長整理回憶錄,王願堅一百個樂意。而一談起打仗的事兒,性格沉悶、言語不多的孫繼先也打開了話匣子。一個神採飛揚,滔滔不絕﹔一個興致勃勃,運筆如飛。一篇近萬字的長文,就像一瀉千裡的大渡河水,一氣呵成。

按照劉伯承的要求,楊得志和孫繼先從不同角度分別完成了一篇《強渡大渡河》的回憶文章。文章寫好后,劉伯承為他們審閱、修改。

《星火燎原》編輯部成立僅一年時間,各大軍區政治部收到的征文就有3萬多篇。經篩選后,集中到編輯部的稿件也超過1萬篇,最終收入叢書的隻有300多篇。《星火燎原》叢書最早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發行。1959年12月,毛澤東為叢書題寫了“星火燎原”書名,朱德為叢書作序。由於編輯約稿周期和當時特殊的政治原因,這套叢書並未按順序出版。1960年,講述長征故事的《星火燎原》第三卷率先出版。楊得志的《突破烏江天險》和孫繼先的《強渡大渡河》從中脫穎而出。

這裡特別提及的是,《星火燎原》第三卷的首篇文章《回顧長征》,是由劉伯承撰寫的。在寫到強渡大渡河的經歷時,他明確寫道:“十八勇士一過河去,就將敵人打垮,佔領了渡口。”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