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歷史珍聞

楊得志晚年揭開大渡河勇士人數之謎

周  燕
2013年05月14日09:0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在軍委擴大會上,十八勇士遭質疑

據當年編輯部的老同志回憶,《星火燎原》第一卷在1958年已經完稿。書剛印刷完還沒有發行,恰逢廬山會議召開。《星火燎原》編輯部也無法避免當時的政治風暴。因為有“美化”彭德懷的文章,編輯部被責令檢查整頓,幾位骨干編輯不同程度地受到沖擊。

在20世紀60年代初的一次軍委擴大會上,有人突然提出:關於紅軍長征強渡大渡河的宣傳有些混亂,到底是十七勇士還是十八勇士應當查清楚,即便是十八人一起渡河,孫繼先作為指揮員,也不應當算作勇士。

據說,提意見的是一名空軍中將。這名中將並不是強渡大渡河現場的目擊者。在長征中,他曾任紅一師直屬隊總支書記,大多數時間隨黃永勝任團長的紅三團行動。中央紅軍四渡赤水之后,他被調到紅三團任總支書記。日后,他在回憶錄中寫道:紅軍強渡大渡河時,“我們三團仍是走在全師的后面。這一段,我們只是跟著走,沒有執行什麼任務,也沒有什麼掉隊落伍的。當我們來到安順場渡口時,一團、師部、二團都已經順利渡過了河,隻有兩條渡船在等待我們”。

孫繼先也參加了這次軍委擴大會。坐在孫繼先身邊的一位老同志,聽了那名空軍中將的發言后,憤憤不平,就用胳膊肘輕輕碰了孫繼先一下,說:“孫司令員,你也應該出來說說話,以正視聽!”

孫繼先小聲回答說:“我能說什麼?能說自己是勇士嗎?”

會后,軍委責成總政治部負責查實強渡大渡河究竟是十八勇士,還是十七勇士。有關部門查閱了檔案資料,以當年紅軍《戰士》報第一八六期上記載的十七勇士的名單為原始依據,並以一名沒有親臨大渡河現場的紅軍干部的日記為佐証,最終確認紅軍強渡大渡河的是十七勇士,並以總政治部的名義正式發文:要求各個單位在宣傳紅軍長征強渡大渡河事跡時,一律按照“十七勇士”的口徑。這就是為什麼長期以來,在正式通行的黨史、軍史中,一律採用“十七勇士一船渡河”說法的緣由。

中央紅軍長征時,《戰士》報是紅一軍團政治部的機關報,是一份不足16開版的油印小報。在第一八六期《戰士》報上,關於渡河的過程隻有一句:“牲(我)部一個猛沖和十七個紅色英雄冒險渡河,即將河兩岸敵人全部擊潰。”在戰爭的緊急情況下,報紙及時報道戰況,出現一些疏漏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1979年,《星火燎原》叢書再版,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出版社出版發行,全套十卷,1982年8月出齊。在1980年出版的《星火燎原(選編之三)》上,還是《強渡大渡河》的標題,選用的卻是楊得志的文章。書中關於勇士們渡河一段的關鍵內容是這樣描述的:

庄嚴的時刻到了,熊上(尚)林帶領著十六名同志跳上了渡船。

“同志們!千萬紅軍的希望,就在你們身上。堅決地渡過去,消滅對岸的敵人!”

渡船在熱烈的鼓動聲中離開了南岸。

……

在我猛烈火力掩護下,渡船靠岸了。十七勇士飛一樣跳上岸去,一排手榴彈,一陣沖鋒槍,把沖下來的敵人打垮了。勇士們佔領了渡口的工事。

楊得志原文中的十八勇士分兩次渡河,變成了十七勇士一次渡河。甚至劉伯承撰寫的《回顧長征》一文,“十八勇士一過河去”,也改成“十七勇士一過河去”。

對於自己是不是大渡河勇士一事,孫繼先一直保持緘默、低調。他的幾個孩子過去都聽父親講過強渡大渡河的戰斗故事,在初中語文課上也都學過《大渡河畔英雄多》的課文。他們都為父親光榮的戰斗經歷感到自豪。可是后來,當聽到有關強渡大渡河是“十七勇士”,並沒有父親時,孩子們都很郁悶、不解,曾多次追問父親,想得到一個正確的解釋。

孫繼先對孩子們說:“強渡大渡河的戰斗經過,在我的回憶錄裡已經敘述得很清楚,至於我自己算不算勇士,沒有必要去爭論。在革命戰爭年代,無數先烈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生命,有些同志犧牲后連名字都沒有留下。我們這些幸存者想起他們就心裡難過。如果再去爭什麼勇士,就太沒有意思了,我感到很羞恥!”孫繼先多次對孩子們說:“在長征路上英勇戰斗的紅軍戰士,人人都是英雄,個個都是勇士!”

盡管有關單位正式發文,在黨史、軍史資料中,一律採用“大渡河十七勇士”的說法,但《紅旗飄飄》叢書和初中語文課本的影響力無與倫比。《大渡河畔英雄多》中的“十八勇士”,在一代又一代讀者和學生心中留下了永不褪色的紅色記憶。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