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歷史珍聞

楊得志晚年揭開大渡河勇士人數之謎

周  燕
2013年05月14日09:0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黨史博覽》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首任司令員孫繼先中將,在長征中曾是紅一軍團紅一師紅一團一營營長,他親自挑選並帶領十七勇士強渡大渡河,從而在被敵人視為插翅難飛的天險防線上,打開一個缺口,為中央紅軍北上開辟了一條通道。紅軍強渡大渡河在中國革命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然而,在孫繼先晚年,在澄清大渡河戰斗史實的問題上,卻陷入兩難的尷尬處境:他既不願意把自己說成是勇士,又不願意違背歷史事實,屈從被誤解的歷史結論。他的老首長楊得志上將言之鑿鑿,揭開了塵封已久的歷史謎團。

楊得志撰文謳歌大渡河畔英雄多

在中國革命的歷史上,有著許多可歌可泣,驚天地、泣鬼神的事跡。在20世紀50年代,青年們迫切要求熟悉中國革命的歷史,從英雄人物身上汲取強大的精神力量,去投身偉大社會主義祖國的建設事業。1957年5月,由中國青年出版社編輯出版的《紅旗飄飄》叢書,正是順應時代的呼喚,開革命回憶錄寫作之先河。《紅旗飄飄》剛一發行,即在廣大青年和人民群眾中產生了巨大的反響。

在1957年7月出版的《紅旗飄飄》第二集中,收錄了一篇楊得志的力作——《大渡河畔英雄多》。楊得志的文章分為“光榮的使命”“勝利的前奏”“天亮以后”“我一定要去!”“庄嚴的時刻”五個小節。其中在“我一定要去!”和“庄嚴的時刻”中,楊得志寫道:

十八個勇士(連孫繼先同志在內)每人佩戴一把大刀,每人背一挺花機關槍(沖鋒槍)、一支短槍,每人帶五六個手榴彈,並且帶著工作器具,以二連長熊尚林同志為隊長。

大渡河邊還是像方才一樣,隻有河水沖擊咆哮,我用望遠鏡看看對岸,敵人像是很安靜。

因船小,船工不同意上船的人太多,臨時決定十七人分兩批渡過。在連長熊尚林帶領下,一班的八個同志跨上了小船。

庄嚴的時刻到了,熊尚林帶領八個同志跳上了渡船。

……

過了河的船很快地又回來了。八個勇士在營長孫繼先同志的帶領下,又登上了渡船。

……

此刻,我們兩批登陸的勇士接上了,十八個勇士一起沖上去,十八顆手榴彈一齊扔出去,十八挺花機關槍一齊打過去,十八把大刀一齊在敵群中飛舞。號稱“雙槍將”的川軍被殺得敗不成軍,拼命向北邊山后面逃。我們渡河的勇士完全控制了大渡河北岸。

在崇尚英雄的年代裡,楊得志的《大渡河畔英雄多》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1959年,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根據楊得志原作,出版了連環畫《大渡河畔英雄多》。1963年,《大渡河畔英雄多》被編進全國初中語文課本。大渡河十八勇士的故事,幾乎家喻戶曉。

1956年,為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30周年,中央軍委決定編一部總結解放軍戰斗歷程的革命回憶錄叢書。總政治部主任羅榮桓對此非常重視,責成總政副主任兼宣傳部長傅鐘挂帥,很快在全軍發起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30周年征文活動。為此,總政宣傳部和總政文化部聯手,成立了一個由十人組成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30周年征文編輯部(即后來的《星火燎原》編輯部),並廣泛在中央、省、市一級報刊上發布征文啟事。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