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頻道“網友園地”欄目向全國網友征稿>>>征稿形式與要求】
冷遹(1882-1959)歷經晚清、民國、新中國三個歷史時期,親歷辛亥革命、創建民國、國共合作、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等重大事件,從辛亥革命中的中將、職教社的創始人、商會的主席到新中國成立出任水利部部長等職的人生歷程,折射出他實踐的革命救國、教育救國、實業救國、民主建國的道路和投身新中國建設的波瀾壯闊的一生。作為一個經歷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見証人,又親眼目睹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的偉大勝利,使他深信一個真理——“隻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且信念堅定,執著彌堅,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一、冷遹尋求和踐行“革命救國”、“教育救國”、“實業救國”的道路,並未能改變中國的命運和面貌,也沒有給社會和人民帶來安寧和幸福﹔冷遹投身抗日救亡運動,與中共領袖和社會賢達團結合作,由衷擁護和支持中國共產黨的抗日統一戰線和建立聯合政府的政治主張﹔國民黨的黑暗統治與倒行逆施,冷遹產生了依靠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傾向,加速了與中共合作的進程。
1.革命救國
冷遹先生早年加入同盟會,從事反清、討袁、護法革命斗爭,屢建奇功。冷遹追隨中山先生、投身辛亥革命,推翻滿清皇朝,就是為了救亡圖存、振興中華,就是為了“天下為公”、“世界大同”。辛亥革命使得皇帝退位,皇權解體,但袁世凱“粉墨登場”、帝制復辟、軍閥割據,無盡的紛爭給百姓帶來的隻能是災難和社會動蕩。
民初現實中諸多黑暗現象,讓許多有識之士感覺到自己對民主共和的理想被玷污了。1921年,冷遹憂於軍閥混戰,民不聊生,退出了波詭雲譎的軍政舞台。恰好在這一年,一輪嶄新的朝陽噴薄而出,中國共產黨誕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