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毛澤東年譜(1949—1976)》選載之四:

一九六一年的全黨調查研究

中央文獻研究室
2013年05月27日10:4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10月4日 將中共湖北省委九月二十五日關於試行以生產隊為基本核算單位的請示報告批給陳伯達、田家英閱,並讓將這個報告加印十份給他。報告說:省委認為,主張以生產隊為基本核算的同志們的意見是有道理的。但是,由於試點時間不長,可能還有一些問題一下子看不出來﹔絕大多數的同志還沒有親身取得試點的經驗,許多問題的討論,目前還難以充分展開。為了慎重對待這個問題,省委請求批准我們進一步搞試點。幾個月以后,再看試行的經驗如何。如果還沒有很大把握,就再繼續試行﹔如果証明利多弊少,普遍可行,就在明年春季普遍推廣。

10月7日 審閱中共中央關於農村基本核算單位問題的指示稿,批示:“照印發各同志。請彭真同志辦。”為指示稿擬題目《中央關於農村基本核算單位問題給各中央局,各省、市、區黨委的指示》。指示說:為了進一步調動農民群眾對集體生產的積極性,究竟以生產大隊為基本核算單位好,還是以生產隊(即原來的生產小隊)為基本核算單位好的問題,很需要研究。從一些材料看來,就大多數的情況來說,以生產隊為基本核算單位,是比較好的。它最大的好處,是可以改變生產的基本單位是生產隊而統一分配單位卻是生產大隊的不合理狀態,解決集體經濟中長期以來存在的這種生產和分配不相適應的矛盾。請各中央局,各省、市、區黨委,各地委、縣委,在十月下半月和十一月上半月內,仔細地研究一下這個問題。各級黨委的有關負責同志,都要親自下鄉,並且派得力的工作組下去,廣泛地征求群眾意見,深入地進行調查研究。各縣還可以選擇一兩個生產大隊進行試點,以便取得經驗,但是目前還不要普遍推廣。中央准備在今年十二月的工作會議上作出決定。

10月22日 同鄧子恢談人民公社改變基本核算單位問題。鄧子恢說:我看,以生產隊為基本核算單位,要幾十年不變。毛澤東說:大隊為基本核算單位的問題,現在根本不考慮,這是三十年、五十年以后的事情。毛澤東問鄧子恢,基本核算單位劃小下放后,會不會出現單干?鄧子恢說不會。

10月30日 審閱楊尚昆本日送審的中共中央關於當前農村工作的幾點指示稿及附上的四個文件,批示:“這些材料都可轉發。”“即送劉、周、朱、陳、林、鄧閱后,交尚昆發。關於材料部分,各同志可以不看。”指示說:對於改生產隊為基本核算單位,在目前還是按照十月七日中央的指示,隻進行調查研究和試點工作,不要普遍推廣。關於實行分配大包干的辦法,除少數地區可以分批推行以外,多數地區仍應先進行試點,取得經驗,然后再分批推行。為了使牽動的面不要太大,各地的秋后分配和年終分配,一般地都按照原來決定的分配方案進行,不要輕易變動。

11月23日 為轉發鄧子恢十一月九日關於農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單位下放試點情況的調查報告,起草中共中央給各中央局、各省市區黨委的批語:“鄧子恢同志這個報告很好,發給你們參考。因為目前各地正在普遍試點,此件可發至地、縣、社三級黨委參考。認真調查研究,對具體問題作出具體的分析,而不是抽象的主觀主義的分析,這是馬克思主義的靈魂。建議在十二月二十日以前,各省委第一書記帶若干工作組,採取鄧子恢同志的方法,下鄉去,做十天左右的調查研究工作。”並批示:“總理、小平、彭真、震林閱后,尚昆用電報發去。另印發中央各部委黨組若干份。”鄧子恢的調查報告說,根據他在福建龍岩、連城派工作組在幾個大隊進行試點的情況,對基本核算單位下放,各級干部和群眾一致擁護。

12月13日 到達無錫。十四日,在無錫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江渭清關於江蘇情況的匯報。在談到農村基本核算單位下放問題時,毛澤東說:貫徹要快一點,一傳達下去可以調動積極性。有人認為這是倒退,這不是倒退,是前進。不是講底子薄嗎?主要是生產隊底子薄,要使生產隊由薄變厚,就要發展生產力,就要以生產隊為基本核算單位。要肥料就要養豬,要把豬養好,把牛養好,也是生產隊來管。要明確大隊干什麼,生產隊干什麼,不弄清楚,生產隊的積極性起不來。

12月17日 到達濟南。在專列上聽取中共山東省委負責人匯報。在談到基本核算單位下放問題時,毛澤東說:權力下放,實行大包干后,生產隊三十戶是否大了?可以搞十幾戶。山區裡三戶五戶的怎麼辦?二十戶規模就是大的。在匯報到山東的牲口已經停止死亡時,他說:基本核算單位下放到生產隊,牲口就不會死,農具破壞也不會那麼嚴重。“三包一獎”是大平均主義,是糧食下降的主要原因,使牲口、農具損失這麼大。大平均主義六年沒有解決,現在解決了。有人說,這是不是退步?是不是社會主義?這不是退步,按勞分配就是社會主義。照顧五保戶、困難戶,有共產主義因素。還有積累,還有征糧,有了前途。這是整個人民的利益。

12月18日 到達天津。在專列上聽取中共河北省委負責人和天津市委負責人的匯報。談到分配大包干問題時,毛澤東說:分配大包干,基本核算單位下放,我看了南宮的報告,大包干推動了秋收、種麥和征購。基礎還是放在“腳”上,不能放在“腰”上。談到即將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時說:這次會議,“工業七十條”、“農業六十條”都暫不搞。“六十條”沒有解決分配大包干問題,要搞個三級核算、隊為基礎的文件。

12月20日—1962年1月10日 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有各中央局、省市區負責人和中央各部門負責人參加的工作會議,討論國內國際形勢,一九六二年度國民經濟計劃及長遠計劃,商業問題,農村基本核算單位問題,黨的工作等,並為召開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作准備。

12月20日 在中南海頤年堂主持召開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各中央局第一書記參加的會議,討論中央工作會議的議程和安排。毛澤東著重講了過去幾年走彎路的責任問題。他說:過去走了彎路,應該首先由中央負責,然后是省委,然后才是地委、縣委。我到下邊一看,省委說錯誤主要由他們負責,也說到中央,但總是說中央總是正確的英明領導,這不符合事實嘛。這就不能真正得到經驗教訓。這幾年的高指標、高估產、高征購、高分配和幾個大辦,大辦水利、大辦交通、大辦養豬場等,都是中央的。雖然材料是由你們來的,但是誰叫你相信呢?我們頭腦這個加工廠,沒有了解實情。四高,幾個大辦,供給制,食堂,這些都是錯誤的,做了有損於人民利益的事,為人民服了不好的務。人的認識總有個過程的。問題是認識得慢了一點,時間長了一點。比如“三包一獎”,今年我才看到耿長鎖的信、山東的材料、廣東大瀝公社一個大隊的材料,開始懷疑這個辦法,找胡喬木、廖魯言談。他們都說大隊為基本核算單位好,這是中國的創造,蘇聯沒有的,胡喬木還給我舉了韶山的例子。那時,河北的同志在北京、在廣州都講了他們的主張,但是經過了大半年,我們才了解。人對於事物的認識,就是這樣子奇怪。

【一九六二年一月十日,毛澤東批示田家英並告劉少奇、鄧小平、陳伯達,建議劉少奇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報告推遲三天作,在一月十一、十二、十三這三天內會議分組討論農村基本核算單位問題及別的問題。二月十一日,閱田家英二月八日關於改變農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單位的文件的報告。報告說:小平同志主張把基本核算單位下放到生產隊后不變的時間“寫成二十年。究竟寫‘四十年’,還是寫‘至少二十年’,請主席決定”。毛澤東批示:“田家英同志,並請告小平同志,劉、周:以改為‘至少三十年’為宜。蘇聯現在四十三年了,農業還未過關,我國也可能需要幾十年,才能過關。”毛澤東將自己的意見“至少三十年內”直接改在《中共中央關於改變農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單位問題的指示(草案)》上。后來正式下發的指示中,這段文字是:“在我國絕大多數地區的農村人民公社,以生產隊為基本核算單位,實行以生產隊為基礎的三級集體所有制,將不是短期內的事情,而是在一個長時期內,例如至少三十年內,實行的根本制度。”

《中共中央關於改變農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單位問題的指示》,經過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討論通過,於一九六二年二月十三日發出。指示要求各地力爭在春耕開始前后,將調整農村基本核算單位的工作大體完成。】

(責編:王新玲、孫琳)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