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劍英提出打美國牌,“東聯孫吳,北拒曹魏”,可以參考
1969年,葉劍英72歲,作為周恩來的主要助手,是新中國杰出軍事戰略家,又擔負著主持軍委工作的重任,系國家安危於一身,始終在中美關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他認為戰略核武器,尤其是洲際導彈在兩軍對抗,在扭轉中國被動戰略態勢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他潛心研究中美蘇三角關系並深有所得,根據四老帥討論情況,執筆寫出《從世界森林看一棵珍寶樹》一文上報毛澤東、周恩來。
他認真分析國際局勢出現的新情況,認為美國不得不從南越逐步撤軍,蘇聯卻在大力推動建立“亞洲安全體系”。尼克鬆訪問亞洲5國,是怕蘇聯接管“真空”。同時,曼斯菲爾德乘美、柬復交轉來信件,蘇修可能偵悉此事﹔美國國務院宣布“兩個放寬”,步子雖然不大,但表明尼克鬆想拉中國,壓蘇聯。
對於蘇聯准備對我發動大規模侵略戰爭,葉劍英提出打美國牌的問題:魏、蜀、吳三國鼎立,諸葛亮的戰略方針是“東聯孫吳,北拒曹魏”,可以參考。
后來基辛格訪華時,葉劍英以中央軍委副主席的身份參加,對中美建交做出貢獻。
據熊向暉回憶,正如葉劍英后來所說,當時九大政治報告剛發表,毛澤東指定我們研究國際形勢,我們很不理解,周恩來作了指示,我們才明白主席的深意。我們共同提出了書面看法,陳毅向周恩來口頭匯報了他對打開中美關系的設想。這些看法和設想事關重大。美國長期敵視中國,蘇聯又不斷挑起邊界沖突,國際斗爭錯綜復雜,毛澤東在慎重考慮、反復觀察之后才作出決定,這些決定是不容易的。其后基辛格秘密訪華、尼克鬆來華,葉劍英都參加了中美重要會談。
后來事態發展也証實了葉劍英判斷的准確性:1980年5月18日,中國向太平洋發射洲際導彈成功,內行人一看就知道,掉過頭向西,洲際導彈覆蓋的就是莫斯科。這意味著蘇聯在中蘇邊界上部署的百萬大軍已失去戰略價值。不出所料,未過兩年,勃列日涅夫就在塔什干發表講話,主動向中國示好,中蘇兩國關系逐步回歸正常軌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