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隱蔽英雄於炳然:智斗戴笠 密說衛立煌

文/ 孫修峰
2013年05月30日08:5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二、蔣介石授命他策反德王

1934年10月,於炳然來到了莫斯科,從事黨的建設工作,並在出版社做編輯。

1937年3月,蘇聯《真理報》發表了一則消息,說西安事變后被囚禁的張學良已經恢復自由,將接洽重要任務。據此,黨組織交給於炳然一項新任務:回國幫助張學良鞏固東北軍。黨的關系,是到上海尋找潘漢年。

1937年4月,於炳然到滬,才知道《真理報》上那則消息是誤傳。他見到了潘漢年,后赴北平參加了“東北救亡總會”成立大會,當選為宣傳部部長。

7月18日,於炳然接到他在倫敦時結識的朋友王芃生從南京打來的電話,芃生王說:“最高當局請你來南京。”

於炳然說:“你開什麼玩笑?”王芃生說:“真的,與你談關於德王的事。”

德王即內蒙古徳穆楚克棟魯普親王,已經降日。原來,此前於炳然曾與王芃生談過內蒙問題,王芃生又與戴笠說到此事,戴笠向蔣介石建議由於炳然前去內蒙。

於炳然到了南京。次日,戴笠親自乘車來接,到了國民政府軍委會,入一大會客室。等候的蔣介石站起來,面現微笑,與於炳然握手,然后伸手指向身旁的沙發,說:“請坐!”

入座后,蔣介石問:“你是黑龍江人?”於炳然答:“是的。”

蔣接著問:“你到英國是怎樣去的?”於炳然答:“是考取公費留學去的。”

蔣再問:“你到俄國是張漢卿送去的?”於炳然說:“張將軍去歐洲考察,到倫敦時,我們見了幾次面。他建議我去蘇聯學習,又幫我辦了手續。”

蔣介石說:“聽說你對內蒙古問題頗有見地,想請你去華北接洽德王反正,你有什麼意見?”

於炳然說:“學生人微言輕,恐不足當此大任。最好是另派大員,我可以同去幫助。”

蔣介石說:“你是不是人微言輕,隻看政府對你是不是信任。如對你信任,人不微,言亦不輕。必要時可以派人——但那是派人幫助你,而不是要你幫助別人。一切詳細情形,去與戴雨農商量。”

於炳然說:“好,我當盡力。”

其實,每個人都看得出蔣介石很重視德王反正。為了讓於炳然感到有所倚恃,他特意安排了會見。

載笠派孫殿英護送於炳然前往北平。但到了河北房山,中日軍隊正激戰,炮火連天,無法前行,在當地滯留了二十多天。無奈,於炳然隻好隻身輾轉至青島,搭英輪奔往天津。

至天津,於炳然見到了在北平大學時的同學,時任德王駐北平辦事處處長的趙福海。趙建議由他和杜超杰先去張家口向德王轉達於炳然此番的來意,必要時於炳然再去。於炳然把勸說德王的思路、策略詳細交代給他們。12月20日,二人回津,說已見到德王,曉以中華民族大義,分析了抗戰前途,勸其反正。德王表示:反正,需待國軍與他的軍隊能夠銜接時。此時反正,徒遭損失。

這時,南京已陷落,敵焰十分凶狂,的確不是使德王轉向的好時機。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