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解密李宗仁 三次影響中國近現代史的重大決定

 李 響
2013年05月31日08:1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醞釀多年的落葉歸根

1943年9月,李宗仁從第五戰區調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駐漢中行營主任,明升暗降。抗戰勝利后,又被任命為北平行營主任。一代名將從此基本與沙場絕緣,走上了權力斗爭之路。1949年1月,李宗仁終於迫使蔣介石在形式上下野,他當上了代總統,可是根本沒有實權,就算有實權也無法挽回國民政府的大敗局。

1949年冬,李宗仁黯然去往美國,開始了16年的寓公生活。晚年他做了兩件大事,一件是參與哥倫比亞大學口述史計劃,在唐德剛協助下出版回憶錄﹔二是在周恩來周密部署下,躲過重重阻撓,攜妻取道瑞士回到大陸。李敖評價說,李宗仁“這兩件‘武器’,是他一生最好的收尾,真令人拍案叫絕”。

1965年,在台海關系緊張的關口,李宗仁“突然回國”震驚世界,其實對他本人來說,落葉歸根一點都不突然,他已醞釀多年。本質上,李宗仁自始至終是個民族主義者,當他看到在中共領導下,新中國實現獨立統一,完成了他和同人“革命”一生的目標,他自然對祖國十分向往。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消息傳到美國,李宗仁高興得像個小孩一樣,到處給親友打電話報喜。在接受一位意大利記者採訪時,李宗仁說:“我由於自己的失敗而感到高興,因為從我的錯誤中一個新的中國正在誕生。……什麼時候我們曾經有過這樣一個強大的中國呢?”

唐德剛寫道:“一九四九年的桂林,他沒有服輸,因為他是個政治欲極盛的‘李代總統’,一九六五年他服輸了,因為他是個爐火純青的‘老華僑’。”

1965年7月26日,毛澤東在中南海宴請李宗仁夫婦。毛說:“德鄰先生,你這一次歸國,是誤上‘賊船’了。”李宗仁答:“我們搭上的這一條船,已登彼岸。”

在他回國之前,周恩來托人“務必轉告國內實情”,告訴李宗仁國家還存在許多困難和不足,這不是使他失望,也不是條件,而是言之在先,讓他做好思想准備。李宗仁也許早有這樣的准備,解放初期的廣西土改中,他3個妹夫和1個妹妹被當做大地主槍斃。多年后人們問起此事,李宗仁回答:“過去我們也殺過共產黨,現在不要去記仇了。”

李宗仁回國第二年,“文革”爆發。在周恩來力保之下,李本人未受直接沖擊,他看到那些曾是他對手的共產黨人成了動亂的犧牲品,部屬舊友也大都被揪斗。李宗仁私下說:“也許回來得不是時候,但我自己選上的道路,我是要走下去的。”

1969年1月,李宗仁去世,他以一個愛國者的身份留下遺言:“我在1965年毅然從海外回到祖國,所走的這一條路是走對了……在這個偉大的時代,我深深地感到能成為中國人民的一分子是一個無比的光榮。”○

(本刊編輯部摘自《國家人文歷史》)

(《黨史文苑》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