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毛澤東詩詞在“文革”中的傳播和普及

李曉航

2013年06月28日14:1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1967年版於1968年3月第二次印刷時又有兩點變化:一是更換了紅色塑料封套上的毛澤東手書,由原來的《清平樂·六盤山》換成《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二是改變了《卜算子·詠梅》后面附的陸游原詞獨佔一頁的狀況,將陸游原詞移至《卜算子·詠梅》后面的空白處。1967年版在很長一段時間成為各種毛澤東詩詞集的藍本。

1974年3月,人民文學出版社以線裝大字本、線裝小字本、布面精裝本、平裝本等四種不同的裝幀,出版了《毛主席詩詞》。從裝幀形式看,基本上恢復了“文革”前1963年版的樣式:豎排、繁體字,布面精裝本、平裝本的開本為特30開。裝幀設計上與1963年版不同的是,布面精裝本的布面用紅色,書名燙金,未用郭沫若題字,扉頁如同《毛主席語錄》那樣印有“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字樣。1974年版所收詩詞,與1963年版完全相同,只是文字、標點依從1967年版。正因為1974年版與1963年版大同小異,故1974年版在版權頁上標明,它是1963年版的第二版。人民文學出版社1974年版中的線裝小字本、布面精裝本、平裝本於1974年6月第二次印刷,精裝本由布面改為紙面。

1974年12月,文物出版社出版了大開本的線裝本《毛主席詩詞三十七首》。這是文物出版社1966年9月版線裝本的重印本,書中的字體是集宋黃善夫刻本《史記》字,字體圓潤洒脫,剛勁有力。詩詞的文字、標點依從1967年版。1975年6月,文物出版社按照1974年12月的這個版本出版了小字線裝本。

1974年出現類似“文革”前古典裝幀形式的毛澤東詩詞集,這是有歷史背景的。1971年9月13日林彪自我爆炸后,毛澤東和黨內許多同志都對“九一三”事件以及“文革”以來的一些極左做法,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反思。毛澤東同意由周恩來主持的國務院採取某些措施糾正文化、出版領域裡部分極左的做法。“文革”前出版的毛澤東詩詞集曾得到毛澤東的喜愛,因而重新出版這種古典裝幀的詩詞集既不會引起毛澤東的反感,也不易給反對這種裝幀形式的人以口實。可是,1974年版問世的時候,正當“批林批孔”的風口浪尖。因此,1974年版沒有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軍報》等重要報紙上刊登出版消息。

1976年1月,文物出版社在《毛主席詩詞三十七首》基礎上增加《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念奴嬌·鳥兒問答》兩首,出版了《毛主席詩詞三十九首》,字體依然是集宋黃善夫刻本《史記》字。

非正規出版物中的毛澤東詩詞

為了表達對毛澤東的無限忠心,全國各地的群眾組織,紛紛加入編印毛澤東詩詞的行列,編印出版毛澤東詩詞被當成“宣傳毛澤東思想的一部分”。在印刷出版毛澤東詩詞的數量上,表現出泛政治化傾向,把印數的多少與人們對毛澤東的熱愛與忠誠聯系起來,與人們的政治熱情和政治態度聯系起來。印得越多,表明對毛澤東越熱愛,越忠誠,革命立場和政治態度越堅定,以致在印刷數量上無限膨脹,達到驚人的數字。印數和品種之多,可謂空前絕后。

這個時期,版權制度被當成資產階級的東西,出版物不受版權限制,無須任何機構審批,任何組織和單位都可以任意編印毛澤東詩詞注解本,任何一個版本都可以被隨意翻印。翻印本主要有三種情況:一是照抄原創書,內容一字不改。二是在原創書基礎上,翻印者根據新的資料有所改動,或增加新的內容,或略作刪節。三是將多種本子的材料加以選擇、編輯、整理和綜合加工,對注解資料進行匯集。翻印本內容大同小異,數量遠遠大於原創本。非正式版本通常是非賣品,有鉛印的,也有油印的,有的是單位印行免費發給職工,也有的是作為會議紀念品贈給與會代表。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王新玲、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