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董其武:由國民黨上將到共產黨上將

張彥台 袁秀
2013年07月23日09:0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造反閻錫山督軍府,參加北伐“鐵軍”,投效傅作義

1924年3月,離董其武畢業不到半年,斌業專門學校安排學員植樹,要求董其武班在宿舍附近栽種30棵楊樹。董其武當時是班長,他帶領10個同學進行栽樹。干活的地方離學校比較遠,但離閻錫山辦的體育館很近,他們征得了館長同意就近取水。當曹楊同學去挑水時,碰到了督軍府的一個副官,副官不問青紅皂白就把他狠狠打了一頓。董其武追上副官進行評理,那副官卻動手打了董其武。同學們忍無可忍,一擁而上,把飛揚跋扈的副官教訓了一頓。這下可捅了馬蜂窩了,督軍府是山西土皇帝閻錫山的最大衙門,豈肯善罷甘休。督軍府的人找到學校興師問罪,校長榮鴻臚答應一定查明懲辦。由於董其武不肯寫悔過書,被迫離開了學校。

1926年夏,董其武幾經周折參加了號稱“鐵軍”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董其武被任命為該軍特務營黨代表,后任該軍北伐先遣縱隊少校營長、少校支隊長(相當於團長編制)。此時,正值國共第一次合作時的北伐戰爭時期,革命風暴席卷全國,武漢三鎮的革命形勢也如火如荼。董其武所在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北伐先遣縱隊,在武勝關附近經過短期訓練后,紀律嚴明、士氣高漲,在革命形勢鼓舞下,向河南進軍。縱隊進展順利,原來盤踞在該地區的吳佩孚殘部及一些地方武裝,經不住北伐縱隊的勇猛進攻,狼狽潰逃。打下信陽后,北伐縱隊沿京漢線攻取了駐馬店、漯河、許昌后,與第四軍全軍會合,進軍開封。不久,第四軍被調回武漢,先遣縱隊又奉命沿江東下,攻克了巢縣、合肥、霍丘、穎上、阜陽及六安等地,董其武也改任營長,不久又升任中校副團長。

1928年,“寧漢合流”后,蔣介石將北方軍隊編遣,並命令編遣的軍官一律到南京軍事教導團集中受訓,然后另行安排工作。實質上這是蔣介石排除非嫡系部隊的一種手段。董其武認為北伐軍第四軍先遣縱隊在轉戰豫皖各地中,拋頭顱、洒熱血,用生命打下了若干城池,連戰連捷,但因不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也被編遣,實在氣憤,決定不參加教導團受訓,便與14位北伐時的校級軍官一起到了上海,另謀出路。

董其武到上海后,聽說傅作義在天津接任警備司令,正在擴編軍隊,於是投到了傅作義麾下。董其武踏踏實實,從底層做起,他嚴守軍紀、埋頭苦干,跟隨傅作義出生入死,參加了多次戰斗,很快就被提升為少校參謀、聯絡參謀等職。

董其武的內心對軍閥長期混戰深感厭惡,“九一八事變”后馬上寫請戰書呈送傅作義要求抗日。1933年,董其武參加長城抗戰,在北平東的懷柔縣阻擊日軍連續血戰15個小時,打退日軍10次進攻。1936年11月,綏遠抗戰開始,頭一仗便是董其武指揮的紅格爾圖戰役。他以奇襲搗毀了日軍及匪首指揮部,並擊落敵機一架。當時,毛澤東派南漢宸攜其親筆賀信及繡有“為國御侮”的錦旗表示慰問,稱綏遠抗戰為“全國抗戰之先聲”。董其武參加忻口作戰被日軍炮彈炸傷臂部。當時,他怕影響軍心不許身邊的人聲張,隻簡單包扎了一下仍堅持在火線指揮。他曾與八路軍的賀龍師長結識,系統聆聽了抗日戰爭持久性和游擊戰術的理論闡述,打破了一味追求正規戰的保守思想,當時便感慨地說:“聽君一席言,勝讀十年書。”此后,他在河套一帶運用靈活戰術同日軍作戰,取得了不少成功。1973年董其武參加中日友好協會代表團出訪時,同當年日軍將領會面,對方回憶說:“如果國民黨所有的部隊都像傅作義的部隊那樣有戰斗力,恐怕我們早就失敗了。”

董其武解放前先后任國民黨陸軍第三十八師八十九團中校團副,陸軍第二十八師上校團長,國民黨陸軍第六十八師二一八旅少將旅長,陸軍第一○一師中將師長,陸軍第三十五軍中將軍長,晉陝綏邊區總司令部副總司令,綏遠省主席兼保安司令,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1947年6月蔣介石為了收買人心,授予董其武上將軍銜,然而此時的董其武已對腐敗透頂的國民黨政權完全失望,同老上司傅作義私下商量應另找出路,他從內心不願接受和對外宣稱這個軍銜。

(責編:王新玲、趙娟)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