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合肥張家四姊妹:最后的民國淑女(圖)

王凱
2013年07月29日08:27   來源:海南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最后的民國淑女

張家四姐妹合影, 元和(前右)、允和(前左)、兆和(后右)、充和(后左)

沈從文與張兆和夫婦

美麗優雅的張充和

周有光、張允和夫婦

日前,旅美作家蘇煒的新著《天涯晚笛:聽張充和講故事》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7月13日,蘇煒攜新書亮相北京彼岸書店,與讀者分享了與張充和相處的點點滴滴,也讓我們再次重溫了合肥四姐妹美麗、典雅的人生世界。

合肥張家元和、允和、兆和、充和姊妹深受傳統文化浸染,有著極高的文化和藝術修養,她們平和溫潤、知書達理,昆曲、書法、丹青、詩詞無一不精,皆有才女之名。

中國近代史上的名門望族———合肥張家四姐妹深受傳統文化浸染,有著極高的文學和藝術修養,合肥四姐妹的美麗當時在蘇州樂益中學(四姊妹父親張武齡創辦)教書的葉聖陶曾這樣評價:“九如巷張家的四個才女,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而娶了這四位才女的幸運兒分別是昆曲名家周傳玠、語言學家周有光、文學大師沈從文和德裔漢學家傅漢思。

張家有女初長成

合肥張家是中國近代史上有名的名門大族,與同鄉李鴻章家族齊名,張家的發跡人物、四姊妹曾祖張樹聲也是李鴻章的淮軍老人,與李關系密切,稱得上是休戚與共。張允和夫君、著名語言學家周有光談及岳父家族時曾說:“張樹聲是跟隨李鴻章打仗出身的,‘張家’與‘李家’相並列。李鴻章因母親去世,清朝大官允許回家守孝三個月,李鴻章回鄉丁憂的時候,職務就是由張樹聲代理的。張樹聲的官做得很大,任過直隸總督、兩廣總督、兩江總督。所以下一代人也做了很大的官,到第三代張允和的父親張武齡,生於清朝末年,受了新思想的影響。他知道家裡有錢、有地位,但總這樣下去不行,就決定離開安徽,到蘇州興辦新式教育。1921年他在蘇州辦樂益女子學校,很成功。他跟蔡元培、蔣夢麟等當時許多有名的教育家結成朋友,幫助他把學校辦好。他不接受外界捐款,別人想辦法找捐款,他恰恰相反,有捐款也不要。”

張武齡是張樹聲的孫子,是一位開明的教育家,醉心於平民教育,受蔡元培先生影響,在蘇州創辦平林中學和樂益女中,推動女子教育。樂益女中是所新式學校,取“樂觀進取,裨益社會”之意,學生剪短發,開運動會,演話劇,引領風氣之先,學生們還演出過郭沫若的《棠棣之花》、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等知名話劇。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張武齡與揚州名門之女陸英成親,據說結婚時陸府的“嫁妝隊伍從四牌樓一直延伸到龍門巷,足足排了十條街”。

張武齡婚后育有四女六子,四個女兒名字分別是元和、允和、兆和及充和,名字都長了兩條腿,既寓長大后女兒要嫁人隨夫走,也寓女子須自立,要走自己的路﹔而六個兒子則分別取名宗和、寅和、定和、宇和、寰和、寧和,都帶“家”字頭,意思是男孩要留在家裡的———由此也可看出張武齡是位相當風趣的有心人。

張家的四位美麗千金很快便出落成婷婷少女,張武齡讓她們學習昆曲,蘇州是昆曲故鄉,有地利之便。周有光回憶說:“張家四姐妹小時候學昆曲。當時昆曲是最高雅的娛樂,因為過年過節賭錢、喝酒,張武齡不喜歡這一套,覺得還不如讓小孩子學昆曲。小孩子開始覺得好玩,后來越來越喜歡昆曲,昆曲的文學引人入勝。昆曲是詩詞語言,寫得非常好,這對古文進步很有關系。”

【更多精彩故事進入黨史頻道】

一顆留在張震上將身上近十年的子彈頭

解密葉群的性格與命運 和林彪一起揣摩毛澤東的心思

揭秘:毛澤東保健飲食——生日菜譜

揭秘:貼身攝影師錢嗣杰鏡頭下的毛澤東

親歷審判張春橋:表情陰森 一言不發

毛澤東揭周恩來"政治弱點":一半"虎氣" 一半"猴氣"

毛澤東菜譜和真實食譜全揭秘

毛澤東與朱德在古田會議前有何分歧

蔣介石宋美齡: 政治婚姻或恩愛夫妻?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相關專題
· 地方要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