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客觀評價抗美援朝的歷史價值

張星星 劉國新 齊德學
2013年08月05日08:08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客觀評價抗美援朝的歷史價值

  抗美援朝對當代中國有何影響

  主持人:我們不僅要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和歷史記憶,更要以發展的思維、長遠的眼光來審視歷史,從中獲得現實和長遠的教益。抗美援朝留給后人的啟示是什麼?

  齊德學:抗美援朝戰爭本身提供了許多有益的啟示,主要是:第一,貧窮就會受欺,落后就要挨打。這是一部中國近代史留給中華民族的教訓,也是抗美援朝戰爭給中國人民的啟示。試想,如果中國當時不是那樣的爛攤子,而是具有相當規模的工業基礎和相當規模的經濟力量,那麼美國對中國一再發出的警告,也就不敢置之不理而一意孤行了。隻有搞好中國的經濟建設,增強經濟實力,搞好軍隊現代化建設,中國的安全才更有保証。

  第二,隻要敢於斗爭、善於斗爭,弱國能夠打敗強國。中國人民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堪稱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跡,在現代戰爭史上樹立了弱國打敗強國、以劣勢武器裝備打敗優勢裝備強敵的光輝典范。這裡的關鍵是靈活正確的戰略指導。戰略指導的任務就是,千方百計增強經濟力量,千方百計加強和改善軍隊武器裝備,同時調動各方面因素和力量,同仇敵愾,團結對敵,以民族凝聚力的強大,彌補經濟力量的弱小﹔充分發揮政治優勢,並靈活利用政治、外交上的策略手段,使戰爭中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有利於已,不利於敵,從而獲得戰爭中的有利形勢。

  劉國新:歷史的深層價值在於思考過后給人的那種啟迪。抗美援朝給當代中國的影響很深刻、很廣泛,最主要的是有三個啟迪。啟迪之一是,中國要維護自己的核心利益,要勇於面對挑戰。抗美援朝戰爭所確立的那種沖突反應模式以及貫穿其中的中國處理國際關系的准則於今仍有借鑒意義,那就是:第一,中國對事件的把握有一個底線,把底線明明白白地告訴對方,不要越線,如果越線,是不行的。正所謂勿謂言之不預也﹔第二,中國說話算話,既不虛張聲勢,也不食言,不管困難有多大,說到做到。這個模式在后來的地區沖突中起了作用。1965年3月,美國派出地面部隊對南越發動侵略,並稱美國軍隊將實行“窮追”。中國政府立即發表聲明,警告美國,不得越過17度線,否則中國將出兵。有了朝鮮戰爭的教訓,美國再也不敢對中國政府的聲明置之不理, 終究沒有越過17度線。在當今世界,中國要樹立大國形象,做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最關鍵的就要說到做到,言出行隨,劍及履及。

  啟迪之二是,中國要維護自己的核心利益,頭腦中要有大戰略。當年抗美援朝的出兵決策“是毛澤東一生中最難作出的決策之一”。它難在:一是和世界上頭號帝國主義決一雌雄,需要何等的膽略與氣魄﹔二是一旦和美國交手,戰火引到中國境內怎麼辦?三是還要有充分的理由和耐心去說服中央決策層中意見不一致的其他成員。其實這三條歸根結底是一個問題,即對於這場“不期而遇的戰爭”,中國選擇什麼樣的安全戰略。當時一些人對出兵朝鮮顧慮最多的就是國家的經濟實力,所面臨的困難,戰爭打起來后,國內各項工作已經敲定的盤子該怎樣調整的問題,決策出兵最大的顧慮、決心最難下的也在於此。這當然也是一種安全考慮。毛澤東透過眼前的雲霧,看得更遠,想得更深,他想著國內的局勢,更關注國際的格局。他提出:出去了,即使被打回來,也說明我們是局內人,不出去,連入局的可能性都沒有。所以他做出的判斷是:我們認為中國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國外史學家也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朝鮮冒險付出的代價確實很高,但由於安全得到保障和中國國際威望提高所帶來的益處超過了代價。

  啟迪之三是,中國要維護自己的核心利益,還要有相應的政治智慧。中國參戰以后,如何避免美國公開同中國宣戰?毛澤東主張6個字:“要能解決問題”。也就是說,要在朝鮮境內有效地大量地殲滅美國軍隊,以戰勝美軍的結果而在事實上結束朝鮮問題。為此,一定避免兩軍形成僵局,那樣的話,不但朝鮮戰局不穩,美國很可能和中國公開進入戰爭狀態,則中國業已開始的經濟建設計劃將歸於破壞,還會引起其他一部分人民對我們不滿。又比如,志願軍參戰在最初一段時間內“隻做不說”,以掌握工作上的主動權。即使有外國通訊社報道中國志願軍,國內也不報道,《參考消息》不登。還比如,戰爭進入到雙方互有攻守、邊打邊談的階段,毛澤東提出:“談還是要談,打還是要打,和還是要和”,幾手都有准備,各有應對,表現出一種從容淡定,隨時奉陪,爭取勝利的戰略氣度。應該說,在朝鮮戰爭問題上,中國領導人的膽識和智慧戰勝了短視和狹隘。

  (主持人:魏志奇)

  閱讀延伸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八字解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兩句話八個字,最早見於1950年11月4日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發表的聯合宣言中,聯合宣言闡明了抗美援朝與保家衛國的關系,闡明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正義性、必要性,指出:“朝鮮的存亡與中國的安危是密切關聯的。唇亡則齒寒,戶破則堂危。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的抗美戰爭不止是道義上的責任,而且和我國全體人民的切身利害密切關聯著,是為自衛的必要性所決定的。”兩句話緊密相聯,不可分割,不可偏廢。

(責編:張湘憶、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